点击屏幕中间,右上角【搜索】,好文一览无余!

金衢盆地并非是“钱塘江-杭州湾”流域地带所生成的唯一盆地。整个浙闽丘陵的地势呈现出“北疏南密”的结构。处在宁绍平原与金衢盆地之间的:龙门、会稽、四明等小型山脉,大体都呈南北向走势。山势间的结He,亦不是十分的紧密。这使得两大平原之间,还大大小小存在着十余个小型盆地(如诸暨盆地、嵊州盆地)。沿着山脉之间的缝隙,这些盆地nei的河流不仅都北流入了钱塘江或者杭州湾,还为浙水以东诸盆地的沟通,提供了通畅的天然路径。

就地缘政治上的层观的功用来说,金衢盆地及其左近的其它山间小型盆地,充当的是宁绍平原的大后方作用。不过宁绍平原与海洋相接的位置,虽然让它拥有了更多的可能,同时却也意味着海侵的风险加大。在jin_ru中央之国的地缘政治舞台之前,为了规避海侵带来的危险,越国的都城一直在宁绍平原背后的山间盆地中迁徙。一直到公元5世纪初,越国在勾践的带领下开始与吴国争夺江东平原的控制权时,才真正将都城建立在了宁绍平原上的“会稽”(今绍兴)。

让越人真正能够在宁绍平原立足的原因,是他们掌握了相关的治水技术。提到治水,就不得不提一下大禹与会稽山的故事。在大禹治水的故事中,“会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_geng据传说,大禹是在巡视“会稽”之时身死,并葬于会稽山上。越国的统治者,亦自认为是大禹的后代,并以夏人的王族之姓“姒”为姓。要是按这个说法,越人的治水技术应该是传自于大禹了。然而考虑到大禹及其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当时的活动范围不可能超出黄淮流域。即便传说确有其事,杭州湾南的这个会稽山也不会是大禹曾经去过的那个。

类似名人争夺战在中央之国的很多地方都在上演,比如炎地陵就最少有三个。与现在争夺名人拉动旅游经济的动机不同,古人的这种做法更多是基于地缘政治需求。基于中央之国“家国天下”的属x,当一片原来的边缘之地,试图成为这一体系的一部分时,将自己的历史与一位人文始祖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摆neng原本的蛮夷身份。于个体和整体来说,亦并无坏处。至于开发宁绍平原的水利技术,实是土著居民千百年来的实践积累所得。具体的做法是*地的边缘筑起低坝,然后将其中的水排干。这一围堰筑塘工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征_fu吴国之后,大批吴人曾被征用至会稽,从事这项工程。

在吴越争霸中,越国之所以能够笑到最后,背后有山可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保证了越人即使国都沦陷,也有机会翻盘。换句话说,就算在对手的攻击下,在太湖平原甚至宁绍平原立足,越人也大可以退入背后的山地,在那些河谷盆地中延续他们的族运。公元前333年,这种情况终于发生。越国在与楚国的博弈中落败,使得整个太湖及钱塘江-杭州湾流域成为了楚国的一部分。此后,包括江东、淮东在nei的吴越故地,被打上了“东楚”的标签。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世纪后出生的项羽,会自认为楚人。

然而与吴国的故事伴随着夫差的自焚,而宣告终结不同的是,越国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终结。历史上一提到越,往往会在前面加一个“百”字,将之称为“百越”。在当时的华夏诸国看来,从浙闽丘陵一直到两广丘陵的东南沿海山地中,分布着各种互不统属,但又看起来族源相近的部族。春秋战国时代的越国,只是这些越人部族中成就最大的一支。这部分曾经跻身先秦地缘政治舞台的越人,在族属上又被称之为“于越”。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注册&登录后再继续登录后解锁更多内容!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7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文坊阁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地缘看世界第17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