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山形和地理位置来看,“汉江通道”与“随枣走廊”应该拥有同等重要的战略地图,但纵观历史,汉江通道所发挥的作用要更大些。襄阳亦比位置相当的枣阳,在军事史中拥有更为显赫的声名。从水系结构切入,会很容易明白为什么会发现这种情况。既然汉水能够成为“四渎八流”的一员,那么它最起码要体量和位置上,要比周边那些默默无闻者更为重要。你会发现覆盖整个南襄盆地的河流,其实都是汉水流域的一部分。
不仅如此,就连位于随枣走廊入口处的枣阳,也属于汉水流域而不是涢水流域(所以枣阳行政上属于襄阳地区而不是随州地区)。这些扇状分布于盆地各个角落的河流,最终都会在襄阳的位置上汇集入汉水干流,然后沿荆襄走廊南下jin_ru江汉平原,直至汇入长江。在严重依赖水运的古代,这一水系结构意味着,任何一个进占南阳的北方政权,如果想jin_ru江汉平原,最优的选择都是借助河流的力量,向襄阳前线输送人员和物资,在攻取这个战略要点后,再顺流而入夺取江汉平原。反之,江汉平原的守卫者如果不想门户大开的话,就必须通过汉水下游河道,将来自江汉平原的补给源源不断的送往襄阳。
通过上述地理解读,整个荆州地区的地理结构开始明晰起来。总结下来,整个荆州地区可以被分为:南襄盆地、两湖盆地两部分,两者之间则以大洪山及其两侧的“汉江通道”、“随枣走廊”为分割。而从流域角度看,南襄盆地与也两湖盆盆中的“江汉平原”,同属汉江下游水系;长江之南,则大部归属于洞庭湖水系。如此看来,将这些地理单元划入同一行政区并非没有道理。
现在,让我们把视角重新聚焦在江汉平原和云梦泽之上。毕竟无论从“荆州”还是两湖盆地的范围来说,这片江北之地都属于核心之地。在三国时代,云梦泽的存在甚至对战局的走向造成了直接影响。想要在jin_ru历史线后,更好的理解那些经典事件发生的_geng由,就需要先了解一下古云梦泽的位置和范围。
总体来说,先秦时的古云梦泽是位于长江北岸的湖北境nei,其范围西起长江北岸的荆州市东,北抵位于随枣走廊之南的孝_gan市,向东则止于现在的武汉市。我们可以尝试在荆州-孝_gan-武汉,这三个江汉平原中心城市中拉出一条连线,连线与长江之间的梯形区域,大致就是古云梦泽在先秦时的影响范围了。在更为久远的历史中,云梦泽与长江之南的洞庭湖还是连成一片的。有一种说法,“云梦泽”是由云泽和梦泽两部分所组成。其中的江北部分是“云泽”,江南也就是后来的洞庭湖部分则为“梦泽”。
现在问题来了。相信很多看到长江这两个大V的人,心里都有个疑问:为什么长江要在此要弯这么大一个弯。如果说彭蠡泽所处的位置还有大别山的压迫,那么在江汉平原上,长江似乎应该更有机会截弯取直。毕竟这片低平之地,看起来并没有山地阻止长江这样做。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一直到云梦泽面积有所*减的三国时代,长江都还有一条从云梦泽穿行而过的捷径可走。其起点在荆州市东南35公里处的江陵县,由此延伸的长江分支,在云梦泽南部蜿蜒穿行后,由现在的洪湖西北向转而北行,最终在当下的仙桃市位置接入汉水。这样一条存在于江汉平原的长江分支,在先秦时有一个大家熟悉名字—沧*水。
“沧*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两句曾被屈原、孔子、孟子先后背书楚地民歌,最初正是用来描述沧*水。事实上,沧*之水并不会是地质史上,唯一在江汉平原穿行而过的长江古河道,正是在这些长江古道漫流之下,古云梦泽方得以形成。类似一个区域有多条河道并存,并无序漫流的现象并不鲜见,黄河下游在上古的“九河”现象就是典型案例。这种现象的消失,很大程度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有关。为了索取更多的土地和规避水患,人类开发出围湖造田、兴修堤坝等技术,加速了一个地区地貌的改变。及至今日,如果不是意识到湖泊对维护生态环境重用,将江汉平原上的湖泊尽数变成良田亦为难事。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