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荆州就一定绕不开楚国,就像解读扬州就一定要了解吴越一样。在古荆州及湖北的境nei,可以找到很多以“荆”开头的地名,如荆州、荆门、荆江、荆山等等,但作为楚国故地,带“楚”字的地名却很少见,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荆”就是“楚”。“荆”、“楚”二字的本意都是一种生长在山坡的灌木(具体品种为“牡荆”),其花、叶可以入药,枝条rou_ruan可以用来纺织筐篓,以及被称之为“荆杖”的刑杖。先秦时荆、楚二字通用,楚国既被称为“荆”也被为“楚”,还可以用“荆楚”之名代指。
在用山形水势分割天下的《禹贡》一书中,荆州的地理特点被概括为一句话—“荆及衡阳惟荆州”。这里所说的荆、衡二字,分别代指的是“荆山”和“衡山”两山。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荆山和衡山的南面都是荆州的范围。这样看来,找到荆、衡两山的位置,对于确定荆州楚地的范围至关重要。问题只在于:山固然是不会移动的,但山名却是可以移动的。在河北部分曾经解读过的古恒山位移问题,就是典型案例。
先来看看当下的“荆山”位置在哪。南北长约150公里、东西宽约20-30公里的荆山,在地理上属于大巴山脉的最东端,与大洪山相对就。换句话说,前文论及的“汉江通道”具体便是由荆山与大洪山包夹而成的。作为与楚国地望密切相关的重要地标,荆山目前全境位于湖北省境nei。你可以在地形图上先找到位于湖北省的襄阳市和荆门市,两市以西的南北向山体便是荆山。整个山体与大巴山脉的分割线,在北方是一条发源于湖北省_F_县,向东注入汉水的支流—南河;在西面则是南向注入江汉平原,与沮河一起汇聚而成“沮漳河”的漳河。
尽管荆山之于楚国来说,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但楚人的最初活动中心,却很可能不在荆山地区,甚至说最初的荆山也不一定是现在的位置。在周人最初接触到楚人时,被视为蛮夷部族的楚人,还主要活动于“丹阳”地区。依山南水北为阳的定位,丹阳指的是丹水之北。不过,最有可能为楚之“丹阳”的区域,虽然的确是在古荆州的范围nei,但却不在湖北省境nei。
当下仍以“丹”为名,并且与楚地相关连的河流,源起于位于南襄盆地的西侧山地的河南省淅川县(古称丹水,今名丹江)。在与另一条淅川境nei的河流“淅水”汇He之后,继续以丹水之名沿南襄盆地的西边缘而下,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位置注入汉水。这片丹、淅之地,一般被认为就是代表楚人源起的“丹阳”(丹江与汉水相交之地,因“南水北T”工程的需要,蓄积有著名的“丹江口水库”)。
在周王朝崛起,并向中原及江淮地区扩张之后,原本居于“丹阳”地区的楚人,被迫向南jin_ru汉江通道,沿荆山东麓南下jin_ru江汉平原西部,并据此发展成为足以和北方诸侯相抗衡的南方大国。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楚人起源的“丹阳”之地在哪,历来有着不同的说法。除了丹淅之说以外,还有观点认为楚人最初是源起于江汉平原之西,秭归-宜昌一线的三峡地区,以及位于荆州与宜昌之间的枝江地区。不过无论楚人是来自丹淅之地还是三峡或枝江地区,抑或就是从荆山之中走出来的,最终成就楚国大国地位的,都是江汉平原。
由于汉水与云梦泽的存在,使得整个江汉平原在地理上被分割为了东、西两部分。汉水以西可称之为“西江汉平原”,以东则对应为“东江汉平原”。在这两部分江汉平原中,真正帮助楚国完成华丽转身的是“西江汉平原”。地理上看,西江汉平原的范围是以:荆江、汉水、荆山、云梦泽为边,沮漳河为地理轴心。这一地理单元与楚国的地缘关系,用左传中的文字来总结就是“江汉沮漳,楚之望也”。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