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手段发达的今天,数十公里的距离并非是同城化不可逾越的障碍,城市圈也不是不能线状扩张。不过在两汉及先秦时期,这片看起来应该挺有枢纽价值的河湾地,却并没有成就一个重要的城邑。一直到公元214年,为向刘备施压,孙权在株洲湾东岸建制“建宁县”,方让这片河湾地正式登上地缘政治舞台(次年双方达成湘水之盟)。
受水患影响,地形、水文情况复杂大江大河之侧,并不是筑城天然之选。很多时候古人更愿意选择开发与之相通,但流量较小河流依附。基于各自的位置,湘潭湾所对接的是来自雪峰山地的河流,其中从湘潭湾注入湘江的“涟水”是最重要的一条;在湘江东岸,株洲湾承接的则是来自“西江南丘陵”的来水。发源于幕九连山脉与罗宵山脉之间的 “渌水”,最终在株洲湾之南与湘江相汇。
先来看看湘潭方向的情况。说起涟水来很多人可能会_gan到陌生,这条湘江支流当下所成就的最大城市,是位于上游山前盆地的娄底市。不过提到韶山冲估计就很少有中国人不知道了。韶山本是一座山名,更准确说是一处由雪峰山向湘江方向延伸的小丘陵,而韶山冲中的“冲”意指的是山前平地。以此类推,发源韶山的小河自然也叫韶河了。由于在近代史中的特殊贡献,身处韶河源头的韶山,得以在20世纪升级为一个县级市。
相比韶河上游姗姗来迟的历史机,韶河下游登上地缘政治舞台的时间,要早上两个千年。西汉初年,韶河汇入涟水之处,就已设立归属于长沙郡的“湘南县”。公元3世纪中,东吴曾将自己管辖之下的荆州,由6郡进一步拆分成了11个郡。其中长湘水以西部分的原长沙郡部分,绝大部分被建制为了新的“衡阳郡”。这个以衡山之南为名的郡,郡治却不是衡阳附近而是在湘南。
除湘南以外,两汉还沿涟水设置了:湘乡、连道等县。其中前者今天还叫湘乡(县级市),在当时被划入了零陵郡;后者则位于今娄底市与涟源市中间,属于长沙郡的一部分。上述行政区的设置,足可见连接湘江与雪峰山地的涟水流域当时已经被开发,使得中央之国的实控线,得以进一步向南继续推进。
后面我们会说到,无论是零陵还是桂阳郡的设立,都与中央帝国对岭南的征_fu有关。而长沙郡又是对接两湖盆地与这些征南通道的枢纽。换句话说,如果云贵高原在当时更重要的话,那么控守武陵山地的武陵郡,地缘政治地位将会更重要;反之如果今称“两广”的岭南地区对帝国更有价值的话,那么长沙郡的区位优势就显露出来了。
以当时的地缘政治格局而言,在秦末汉初成就过“南越国”的岭南地区,显然对中央帝国更为重要。以至于汉王朝在天下九州之外,为岭南地区独自建制了一个“交州”。相比之下,云贵地区就要显得边缘一些。以至于在金庸以宋朝为背景的构建的武侠世界中,你还能看到“大理国”这样的独立政治体存在。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