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秦岭山脉,渭水其实还在沿山麓一路向东延伸。问题只在于,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的黄河,在兜了几个大弯之后,穿越南北向的“晋陕大峡谷”,在华山脚下与渭水相会。鉴于双方的体量差距,渭水失去了对华山以东河流的命名权。此后沿着东秦岭山脉北麓奔流的河水,开始以黄河之名一路向东,直至在嵩山外延丘陵属x“三皇山”以东,彻底摆neng了秦岭的约束,走上了一条上下摆动、变化无常的不归路。正因为如此,作为秦岭最东端延伸点的“三皇山”会被认定为黄河中、下游的分割点(因此山上有“桃花峪风景区”,也有称此分割点为“桃花峪”的说法)
华山—嵩山北麓的这段东西向黄河,我们可以将之称为黄河“华嵩段”。正是在渭水与华嵩段黄河不仅与秦岭一起,打造出了一第贯穿第二阶梯的东、西地理中线,更形成了一条沿秦岭北麓东行,将整个黄土高原与华北高原连接在一起华夏文明的扩张线。不过渭水虽然是关中平原的主线,但光靠它的干流也是撑不起整个关中平原的。那些分布于渭水两岸的支流,不仅与之共同哺育了关中平原,还能够将关中平原的地缘影响力,辐j向周边乃至更远的板块。下一节,我们就将把这些河流中最重要的几条,展现在大家面前。
京畿之地3 八水绕长安
没有一座城市的存在离得开水,对于一座都城来说,这个要求会更高些。历史上,位于关中平原的这个都城区一直有着“八水绕长安”之说,这八条河流分别名为:渭、泾、沣、涝、潏、滈(镐)、浐、灞。这些能够帮助大家更j确定位长安的河流中,有六条位于“骊渭平原”之上,由西向东包括:涝水、沣水、潏水、滈水、浐水以及灞水,我们可将之统称为“骊渭六水”。
骊渭六水中位于最西侧的是现名“涝峪河”的涝水。如果说骊山确定的是整个古都区的东界,那么在咸阳西南方向汇入渭水的涝水,确定的就是古都区或者说骊渭平原的西界。一般情况下,能够带来肥沃冲积平原河流下游总是更容易受到关注,只是受地形和人为干扰,河流的下游往往处在不稳定状态。比如涝水下游就曾经在北魏时期断流,成为其它入渭支流的二级支流。
相比平原地区下游河道,河流们在峡谷中的行进方向要稳定的多,除非发生大的地质灾害,否则当下我们看到的流向,与几千年前并没有什么区别。对于生活在盆地中的人来说,这些上游河道虽然农业和人口潜力有限,但却是走出盆地时必须依靠的天然通道。基于开发和维护成本,只有很少数峡谷有机会成为交通干线。从这个角度说,涝峪河是幸运的。当下的北京到昆明的“京昆高速”(G5),在穿越秦岭时就是先借助涝峪河谷,然后再经由汉水左岸支汶水河及隧道,接入秦岭南麓的汉中盆地。
然而涝峪河的幸运并不等于是涝水的幸运。借助现代桥隧技术,横切了多条河流的京昆高速路线,历史上并未成为穿越秦岭的选择。而涝水东侧的“沣水”,不仅在下游地区成就过骊渭平原国都史开端的“丰京”,其上游峡谷亦成为著名的“子午道”的北段。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魏延曾向诸葛亮献计,通过子午道奇袭长安。虽然这一建议并未被采纳,但却让这条古道为众人所熟知。时下,作为210国道的组成部分,沣水上游峡谷及大部分子午道,依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作用。至于子午道的具体走向,以及子午道奇谋的可行x,就要留待jin_ru历史线后再行解读了。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