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中最为知名的谭嗣同在实地考察后认为,两河在丰水季的水都很混浊,而在枯水季时则都很清澈。由于两河上游所流经的区域不同,jin_ru丰水期会有个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nei就会形成“泾渭分明”的景象。渭水上游经行的是陇右高原,而泾水上游覆盖的则是陇东高原,上游的板块差异,使得这种时间差成为可能。至于到底是谁清、谁浊,就要看陇东、陇右两大高原谁先迎来雨季了(先迎来更多降水的河流水色先变混浊)。
位于陇山之东、子午岭之西的陇东高原,与相邻的陕北高原及终南山一起,共同围就关中平原。泾水一头覆盖陇东高原、一头对接骊渭平原的地理位置,使得以定都于西安地理的王朝,在控制这片屏障之地时会更为的便捷。回到春秋战国时期,征_fu那些生存于关中平原周边高地上的边缘部族,则是决定秦国能否集中力量应对关东六国的前提。
以: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居于华夏周边的“华夷五方”视角来说,生活在中央之国西部的边缘部族被统称为“戎族”。历史上,对秦国造成过最大威胁的戎族,就是控制了陇东高原的“义渠戎”(后为秦国的宣太后所灭)。由此也可看出,泾水和陇东高原的地缘重要x。
既然已经说到了泾水,就不能不提与之在关中地区具备同等地理、地缘地位的另一条渭水支流—北洛水了。之所以在这河流前面加注一个方位词,是因为在洛阳盆地之中,还有一条名为洛水的河流。与泾水对陇东高原的全覆盖不同,北洛水所覆盖的只是陕北高原的南部。这个顽强向前tao平原延伸的高原,在延安及其以北地区,是由一系列包括:延河、清涧河、无定河、窟野河等河流的独立河流所覆盖。这些河流的共同特点,是并没有成为渭水支流,而是由晋陕大峡谷直接注入黄河。
没有能够对陕北高原进行全覆盖,使得北洛水无论从流域面积还是流量来说,都要远小于泾水。以年平均径流量来说,泾水要超过北洛水一倍有余。更大的水量及流域面积,意味着更大的影响力。而这一影响力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巨大的水量,一方面让丰水期的泾水成为了关中平原最大的水患威胁;另一方面,也让泾水为关中平原的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为关中平原提供充沛的灌溉用水以外,即便是那些让泾水变得混浊的泥沙,也并非一无是处。早在先秦时期,生活在关中平原的华夏先民就已经发现,在洪水漫灌土地之后,泾水所带来的大量黄土会沉淀于河岸的农田之上,客观上为农田定期补充肥力。换句话说,只要因势利导,泾水可以同时在农业上发挥灌溉和增肥的作用。这与万里之外的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洪水的做法如出一辙。
另一个利用泾水的案例,是秦国所修筑的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秦国的实力已然膨*到能够以一国之力,横扫关东门国的程度。横亘崤函通道的韩国,将是秦国统一天下所以扫清的第一个障碍。为了延缓秦国的战略进攻时间,韩国主动向秦国建议修筑沟通泾水与北洛水的灌溉工程,并派出了名为“郑国”的水利专家前往秦国_fu务。这一水利工程亦因此被命名为“郑国渠”。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