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上看,千河源头所指向的“陇关”,主要是负责关中平原与陇右高原之间的交通;萧关则更偏向于连通陇山东、西两大高原腹地。在丝绸之路开通后,这两个紧要关口都成为了进出长安的选项。现在问题来了,既然陇关道和萧关道所打通的都是陇山山脉的孔道,那么谁的地缘政治价值要更大些呢?或者说,谁才更有资格被认定为是关中地区在这个方向的大门。
历史上,在保护关中盆地安全的问题上,向有“关中四塞”之说。在陇关和萧关当中,能够跻身其中的是与关中平原距离更远的萧关。之所以能够挤掉有秦人背书的陇关,是因为萧关除了能够连接陇山东西以外,还必须面对来自西tao平原的压力。在西tao平原屡屡成为中原王朝与边缘民族争夺焦点的情况下,守住萧关的意义显然要更大些。也正因为如此,萧关在“关中四塞”中的定位并不是西大门,而是北大门。
陇关与萧关两关在地缘位置上的差异,同样体现在东汉王朝的行政归划中。这当中直接负责关中平原安全的陇关,被归入了司州范畴,而萧关及其所直面的陇右高原、西tao平原、以及北山以北陇东高原,都属于凉州的范围。等到凉州部分展开,相信大家无论对陇关道还是萧关道的地缘政治价值,都会有更shen刻的理解。
既然位于陇山之上的萧关成了关中地区的“北大门”,而在方位上看起来有资格做西大门的陇关,又没能成为“关中四塞”的成员,那么到底谁得到了这个称号呢?答案是“大散关”。而它所指向的战略通道,被称之为“陈仓道”。提到陈仓,大多数人马上会想到一个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公元前206年,从鸿门宴neng身的刘邦,接受了前往秦岭之南的汉中盆地就任“汉王”安排。在穿越秦岭之后,刘邦下令烧毁了栈道,除了防止被再次追杀外,更是让项羽相信自己没有反意。
刘邦当时前往汉中时所使用的越岭通道被称之为“褒斜道”,其在关中平原的入口,位于隶属宝_chicken_地区的眉县。在终南山的通道部分,由北部的斜水及南部的褒水两条河谷所组成。所谓“明修栈道”,指的就是修复褒斜道上的栈道。不过史书中其实并没有汉军“明修栈道”以迷惑对手的记录。至于褒斜道本身,如果你知道斜水河谷又被称为“斜谷”,斜水在渭水之南所对应的黄土塬叫作“五丈原”的话,相信就会明白今后有足够重头的三国故事,来帮助我们了解它的一切。
虽然“明修栈道”事件到底有没有发生过存疑,但汉军在韩信的率领下,由陈仓道攻入时名“陈仓”的宝_chicken_却是史实。这条从陈仓出发向西南方向穿越秦岭的通道,绝大多数时候是依嘉陵江源头身份的“故道水”而行。知道嘉陵江的人,大抵都知道它的下游与长江一起造就了重庆。这意味着沿故道水一路南行,最终能够纵穿整个四川盆地。单凭这一点,陈仓道及扼守这道古道北端的“大散关”,便有资格跻身关中平原的门户之列。
另一项能够为陈仓道加分的地理因素,是故道水正位于中、西秦岭山脉之间的夹缝。尽管同样通行艰难,却胜在不用开凿栈道也能够穿越秦岭。在栈道技术被开发出来之前,包括终南山中那些依靠栈道通行的峡谷无法通行时,陈仓道几乎成为了由关中平原直入蜀地的唯一选择。然而困惑在于,无论是陈仓道的行进方向,还是四川盆地与关中平原的相对位置,指向的都是南方。换句话说,大散关看起来更应该被称为为关中地区的南大门。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