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屏幕中间,右上角【搜索】,好文一览无余!

由于洛阳城在东汉及魏晋时期都充当着都城的职责,对于洛阳及洛阳盆地的解读,会更为的细致一些,也不会仅限于三国时代。好在并不是所有的政权都会营建新都,很多王朝会继续使用前朝所留下的都城,尤其是那些处在割据状态,无暇大拆大建的王朝。以城址来说,伊洛盆地总计分布有: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而这些都城的共同特点是沿洛水构筑。正因为如此,不管将这片土地用“河洛”、“伊洛”还是“洛阳”代指,这个“洛”字肯定是不能缺席的。

历史上“京洛”一词曾经作为国都身份的洛阳城代名词。据此我们可将伊洛盆地的五个都城遗址称之为“京洛五都”。作为京洛五都的1.0版本,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王朝所营造的都城,后来被商朝沿用了一段时间再被废弃。之所以说很可能,是因为部分研究者认为,位于洛阳偃师市西南的二里头遗址,虽然在时间上横kua夏、商两代,但夏王朝是否真实存在过,还缺乏殷墟甲古文那样的直接证据。

即便不能被正式确定为夏都,通过丰富的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曾矗立过一个国都级城市,却是没有疑问的。相比为其的身份正名,更加xi引我们目光的是它的选址。这座最早能追溯到3800年前的都城,虽然是伊洛盆地都城史的开端,但观察过遗址的位置后,它是否能算作“洛阳”的起点却是有些疑虑的。这是因为当下的二里头遗址主体并非位于“洛水之阳”,而是位于洛水之南、伊水之北。考虑到伊洛盆地中的后四个都城选址,都符He“洛水之阳”的定义,这个最初的选择看起来的确有些奇怪。

其实最早在二里头定都的不管是夏朝、商朝,还是其他政权,这个选择都是与后世一脉相承的,引发混乱的是洛水的河道变迁。换句话说,现在能看到的洛水并不是古洛水的走向。在二里头被选定为都城时,洛水还是在二里头的西部而不是东部与伊水相汇,然后从二里头之南流淌而过。这也意味着这座都城仍然是位于古洛水的北岸(更准确的说法是“伊洛河”北岸)。考虑到伊洛两水在整个板块中的核心地位,这样一个能够同时控制伊洛两水的位置,的确有理由被选定。

那么二里头的选址是不是最佳的选择呢?关于都城的选址,先秦著作《管子》中曾设定过一个客观标准“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意思是说:国都的选址就算不能在山麓,也要在河流近旁。但选择依山的话,地势不能高到干旱无水,要保证有充足的供水;选择河边的话,也不选择在低洼之地,以避免要再修筑沟渠防止水患。

选定二里头作为都城的王朝,便是遵循这后一个标准,选址于古伊洛水北岸的一块地势略高的台地。在历经3000余年的风霜岁月后,今人依然能够在地面挖掘二里头遗址,证明的这一选址的确有他的道理。后来控制二里头的商朝,则依照前一个标准于二里头东北向约7公里处依山兴建新都,这就是“京洛五都”2.0版本—偃师商城。之所以用的是“商城”这个笼统的称呼,是因为商朝是一个很喜欢迁都的王朝。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还不能十分确定这座都城对应的是哪座商都。

偃师商城位于偃师市区的西侧,其与二里头在位置上最大的区别,是除了南向直面洛水以外,背面直接依托了一条历史名山—邙山。如果说一提到骊山,大家就会想到长安,那么最能被洛阳引发联想的山体,应该就是邙山了。如果说骊山俯视的是长安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世间百态,那么邙山为京洛所青睐,则是因为它成为了太多帝王将相的最终归宿。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注册&登录后再继续登录后解锁更多内容!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75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文坊阁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地缘看世界第175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