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干旱的土地上,山地的存在能够显现出更多的价值。具体归属于凉州板块的“西tao平原”,贺兰山脉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还阻止来自西北方向的风沙侵蚀贺兰山东麓,还粘滞了黄河水的流速,得以让贺兰山与鄂尔多斯高原之间,漫流出一片可农可牧之地。因全境处于宁夏境nei,这片河tao之地又被称之为宁夏平原。容易被忽视的是,西tao平原nei部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是应该被分为两大块,包括中北部的“银川平原”和西南部的“中卫平原”。
银川平原位于贺兰山主脉与鄂尔多斯高原的包夹之中,是整体西tao平原的主体。当下行政上由银川、石zhui山、吴忠三市所辖。之所以用“银川”之名,是因为这座城市不仅位于整片中原当中,还有着自治区首府的行政地位加持。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银川平原的概念会和宁夏平原/西tao平原划等号,但实际情况是在宁夏的西南部,贺兰山余脉与黄土高原还包夹出一块面积较小且相对独立的平原。当下在此建制的为地级市属x的中卫市,在没有城市与之竞争的情况下,我们可将之命名为“中卫平原”或者“中卫盆地”。
相比体量更大且受贺兰山主脉所保护的银川平原,中卫平原与阿拉善沙漠的接触要更为亲密。正因为如此,将之与阿拉善高原间隔开来的贺兰山余脉,在历史上被称之为“鸣沙山”,而横穿中卫平原的这段黄河则被命名为“鸣沙河”。如果大家在翻阅历史是,看到了这两个地理标签,且事件发生地位于这一区域的话,那么就会知道它们所指向的是“中卫平原”。
上述划分意味着,面积1.7万平方公里的西tao平原,应该是由银川平原与中卫平原组He而成的。中卫平原与银川平原间存在明显的地理间隔。东流至此黄河在周边高地的挤压之下,在二者的分隔点开始向转向东北方向,使得通过两块平原的走势,也可将之分离出来。其中银川平原呈南北向延伸,中卫平原则呈东西向延伸。
还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大家确认银川和中卫平原的位置,包括为整个宁夏nei部诸板块定位。很多人应该已经注意到了,宁夏的轮廓有点类似于一个变形的“十”字架。这个十字架的上半部主体即为银川平原与贺兰山主体,左半部的主体则是中卫平原和陇右高原的边缘。此刻将中卫平原和银川平原的概念从西tao平原中提炼出来,可以帮助我们在后面的nei容中,更细节的解读西tao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地缘关系。
单从自然降水来说,西tao平原本也应该是一片荒漠草原,其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50-200毫米。在贺兰山和黄河水的帮助下,西tao平原除了不缺少地表水以外,空气温度也可常年保持在60%-70%左右。由于处在乌兰和布、库布其、腾格里、毛素乌沙漠的战略He围中,西tao平原比之东tao平原更具“沙漠绿洲”的x质。这样一块孤独的绿洲,既能够成为黄土高原农业民族和蒙古高原游牧民族,染指彼此领地的跳板,也能够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比如大分裂)彰显独立x或者自治x。这也能够解释,西夏和宁夏这两个有些特别的政治体,能够依托西tao平原出现在中国历史中。
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穿越荒漠、半荒漠地区jin_ru西tao平原并不存在特别的障碍,但对于步步为营,战略上处于防御状态的中原王朝来说,想要控制这个被干旱包裹的绿洲,就要多费些心思了。从地理格局来看,最起码要完全的控制陇右、陇东两大高原之后,才有可能打通稳定通往西tao平原的战略通道。这当中尤为重要的是对陇右高原的完整控制。贺兰山的走势决定了只拥有陇东高原,并无法对西tao平原建立牢固的控制线。
严格来说,贺兰山并不是南北走向,而是由沿黄河西岸向西南方向延伸。这也是为什么,贺兰山余脉还能够在陇山之西与黄土高原,He围出一块东西走向的中卫平原,同时与陇东高原之间拉开了一定距离。这一地理结构决定了,如果中原王朝能够完整的控制陇右高原,就能够获得一条直连西tao平原的战略通道;从陇东高原出发的话,则必须穿越一块游牧民族占优的鄂尔多斯高原。这也是为什么,没有做到这一点的秦照襄王只能从陇右高原中部开始,沿陇东、陕北高原的边缘修筑长城。统一之后的秦朝,在将陇右的防线推进至黄河的同时,也将西tao平原纳入了帝国的版图。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