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于历史上的中原王朝来说,宁南平原与旱平川之间存在孔道却未必并是好事。那些更适应干旱环境的北方游牧者,虽然很难从两岸悬崖林立、乱石穿空的红山峡南下,却可以借助这些沙河河谷,从宁南高原的西部,kua越屈吴山脉jin_ru旱平川乃至靖远盆地。当然,旱平川同样也是陇右jin_ru宁南高原乃至西tao平原的重要跳板。最终造成的一个地缘政治后果,是甘肃与宁夏在屈吴山西段的分割线,实际上位于山脉之北。换句话说,时下甘肃得以领一块宁南高原西南角,地缘背景正是因为旱平川这个跳板和北上通道的存在。
通过上述解读,旱平川之于陇西与宁南高原的连接作用,已然十分的清晰。不过当年构筑于此的鹯*城并不是仅仅为了直面宁南高原,刚才提到的两条高等级公路,在西出旱平川之后,也没有溯黄河而上jin_ru靖远盆地,而是通过黄河大桥向河西高原延伸。这意味着,接下来还需要帮鹯*城和旱平川定位一个渡口,以显示旱平川之于陇西与河西两大高原间的连接作用。
作为一个渡口,两岸需要有河供通行的河滩地,这些河滩地通过又会被开发为农田。观察卫星地图,你会发现沿鹯*河两侧河滩,线x向北延伸的农田带越收越窄,至红山峡口前完全消失。九曲十八湾的黄河在jin_ru红山峡之前,又顽强的扭出了一个被当地人称之为“黄沙湾”的S型小湾(可在电子地图上定位白银市平川区小黄湾村)。这里就是鹯*古渡的所在。对于防御者来说,更让人头疼的是:在这个节点上,黄河水道不仅窄狭还容易在冬季结冰。历史上,游牧骑兵往往选择在冬季鹯*渡河面封冻之时踏冰而来,经靖远盆地入寇陇右。
从陇西高原沿黄河东岸向北寻找渡口jin_ru河西高原,不管是坐羊皮筏子还是踏冰而过,鹯*渡都将是最后的选择。这种位置_gan也与萧关是陇右与陇东高原最北部连点的情况类似。结He御敌于北方的共同任务,成就鹯*与萧关都是三线交叉的点位。后者之所以更为知名,一方面是因为它承担着护卫关中的任务;另一方面是因为它路径更容易识别。
从地理位置上看,萧关处于泾水源头、渭水上游水系、清水河源头三水相接之地。需要注意的是萧关所代表的不只是一个关隘,而是构筑于这个三线相接位置上的一系列关防的总称,具体的关联则随着王朝的更迭出现小范围位移。在明朝经营这个战略节点时,曾经为之设计了一个更能反应其地理特点的名称—三关口。同样,理解鹯*城的位置时,也不能局限在两汉王朝选择的成址上。为了控制这个战略要地,历代王朝在此修筑了非常多的军事堡垒。虽位置不尽相同,但都没有neng开面积不到100平方公里的旱平川台地
尽管旱平川的位置是如此的重要,但与相邻的靖远盆地相比,地缘潜力却要差上许多。这一方面是因为地势较高,使得旱平川难以得到黄河的直接浸润(但可以打井取涌入地表的黄河水);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它的面积要远小于靖远盆地。无论从地理还是地缘政治上,旱平川都更应该被定位为靖远盆地的附属板块,就好像周原被视为关中平原的一份子一样。以这个基本面来说,古会州城在祖厉河口的修建,也算是一种拔乱反正。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