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屏幕中间,右上角【搜索】,好文一览无余!

视线南移,再来看看汉水的中源又可以把我们带向何方。这条汉水中源古称“漾水”,被视为汉水的正源,从它的走势来看也的确比较“正”。由武侯镇出发,顺着这条汉水正源上溯,你发现它大体是沿着一条西南向横穿嘉陵江河谷的裂谷延伸。以位置来说,这条裂谷正是秦岭山脉与大巴山脉,更具体说是西秦岭与米仓山的地理分割线。

这种山脉相接之地经常能够给人以惊喜,虽然此类谷地并不总是由一整条河流贯穿其间,但却可以帮助人类更有顺畅的穿越山地。刚才说到的“武兴道”、上一节解读的“巴山北道”,包括在东部分割秦岭的“武关道”都是这种情况。同样的,这条部分为汉水正源所用的谷道,也没有被政治家和军事家所忽视。你会在沿途发现许多与交通有关的历史遗亦。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谷道与嘉陵江水相交这个水陆相交点。你会在此发现一个与三国历史密切相关的地标—阳平关镇。

阳平关在三国时代被称之为“阳安关”、“阳安口”,北宋时开始改称“阳平关”,是蜀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关口,曾多次出现在正史和演义中。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刚才我们不是说阳平关位于汉中盆地西端的勉县武侯镇境nei吗?怎么一下子又位移到60多公里外的嘉陵江河谷了。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此阳平关非彼阳平关,而是后世位移至此。在我们的已经展开的解读种,类似的现象实在太多。考虑到今阳平关镇与古阳平关,同位于一条通道的两端,这种位移看起来与函谷关的情况颇为类似。

尽管时下的阳平关镇,并不是三国的阳安关。但这样一个为仅能够锁定一条通往汉中的道路,还能够继续向南连通四川盆地三方交江之地,要是不像对武兴道的处理一样不建个关城,实在有些对不起诸葛丞相那多智近妖的盛名。历史并没有让大家失望,阳平关镇在三国时代的确建有一座关城。至于它的名字倒是很朴实,就叫“关城”,有时也被当时之人称之为“关头”。如此锁定的一条连通嘉陵江与汉中盆地的道路,可以被命名为“关城道”。

当武兴、关城、阳平三关全部浮出水面时,我们终于可以为汉中与嘉陵道在三国时的交通,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地图来。将这三个节点沿谷道连接起来,你发现它们的形状近乎呈现为一个完美的等边三角形,点到点的交通距离均为60公里出头。 在“基建狂魔”肆_N_的今天,这样三条古老而又近乎直线的线路显然是不会被*费的。除了“武兴道”被修筑了 S309省道以外,武兴与关城两个关口之间的嘉陵道,也成为了定_chicken_至成都的“宝成铁路”选址。至于“关城道”,它沿汉水延伸的这部分也成为了G108国道的选择。

除上述道路之外,你还会在108国道之南发现一条编号为G5的高速公路(京昆高速),同样能够连接汉中盆地与嘉陵道。两条道路的交汇点位于陕西省宁强县县城,而成就这座县城的是一条名为“玉带河”的河流。玉带河又名“南河”,正是还未露脸的汉水南源。G5高速在这片山地中亦有部分路段借助了玉带河河谷。在与G108国道交汇之后,两条公路共同向西于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接入嘉陵江河谷。也就是说,从当下主要公路的走势及宁强县城的位置来来看,这条南源显然也成就过一条连通汉中与嘉陵道的道路,宁强县城就是这条线路的枢纽点。

事实的确如此,不过这条南源通道和它的支路(包括向北连通关城道的通道),一直到明代才开始取代由“关城道”转入“嘉陵道”的线路。与此同时,原名“宁羌”的宁强县开始出现在行政版图之上。与三国乃至先秦对比,汉中盆地与嘉陵江河谷间的沟通模式依然没有改变。只不过原本由武兴、关城、阳平三关组成的三角形交通网,其主要节点变成了略阳、勉县、宁强三县县城。真正在地理位置上有所位移的,只是西南节点由阳平关镇转移到了宁强县城。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注册&登录后再继续登录后解锁更多内容!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79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文坊阁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地缘看世界第179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