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屏幕中间,右上角【搜索】,好文一览无余!

位置上看,如果入川者是从剑阁道而来,梓潼将首当其冲。而如果江油关失守的话,敌军将沿涪江而下直取绵阳。公元263年冬,在邓艾攻袭江油关之时,诸葛亮之子诸葛赡受命率成都蜀军前往涪县御敌。问题在于,对于防御者来说,绵阳一带的河谷平原还是太过开阔了。如果蜀军能够及时机动,溯江而上在涪江出龙门山脉之前封锁峡谷的话,赢面将要大得多。只是诸葛赡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而是选择了在绵阳所在的河谷平原迎战魏军。

历史终究是不能假设的,诸葛赡最终还是在绵阳败于邓艾,不得不向成都平原方向后退。在距绵阳20公里处的“绵竹关”,诸葛赡率领蜀军与魏军进行了最后的决战,并兵败身亡,身在成都的后主刘禅旋即出城投降。事实上,绵竹距离成都还有将近100公里的路程。姜维所率领的蜀军主力,也还在邓艾之北与钟会鏖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击溃了刘禅的心理防线,让这位后主还没有到无牌可打时就主动投降呢。

想要搞清件事情,必须先了解一下四川盆地的基本结构和成都平原的地形。整个四川盆地腹地依地形可以划分为: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川东平行岭谷三大地理单元。其中切割川西平原与川中丘陵的,是一条叫作龙泉山的山体。由都江堰出发东行80公里,你便会看到这条南北向延伸的山体。与周边那些高大山脉相比,龙泉山平均10公里的宽度、700-800米的海拔并不突出。后面我们会解读到,类似龙泉山这样南北向的细长山体,在川东地区比比皆是,但鹤立于盆地西部却意义重大。

所谓成都平原或者说川西平原,本质就是由龙泉山从四川盆地中切割而出的。总长约220公里的山体从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一路向南延伸至乐山市,山体两端与四川盆地的边缘山体相连接,不仅完美的将成都平原与盆地中部的丘陵地带分割开来,更将四川西部的这块平原,包夹成一个类盆地结构。事实上,它在地质时期的确可能是一个湖盆。

俯看成都平原,最让人惊奇的有两点:一是整个平原西侧几乎看不到山地与丘陵间常见丘陵地带。整个地势一下子高海拔上千米的山地骤降为平原;二是整个平原为两大水系所覆盖:北部的沱江水系和中南部的岷江水系。然而无论沱江还是岷江,它们在成都平原的部分都是中上游水系。两条江水都是在穿透龙泉山后再在川中丘陵地带汇入长江。正常情况下,遵循水往低处走的原则,一条河流上游位于高原之上的河流,总是先流行山麓的丘陵地带,然后在下游或者河口形成流域nei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沱江、岷江两大水系这种,上游高原、中游平原、下游丘陵地貌的结构,无疑颠覆了这个常例。

造就这一结构的关键就是龙泉山。简单点说,龙泉山的存在就好像一个天然大坝。在地质时代,从岷山奔涌而下的沱江、岷江两大水系,夹杂着大量的泥沙倾斜到成都平原所在的湖盆中。受龙泉山的阻挡,这些泥沙更多沉积在到龙泉山以西地区。在河水年复一年的塑造下,先是变身为一片类似云梦泽的湖泽之地,然后再逐渐干燥成陆。这本身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平原形成过程。只不过由于龙泉山对泥沙的阻滞,龙门山东麓的丘陵逐渐消失于平原之下,同时川中丘陵地带随之减少了成就大平原的机会。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注册&登录后再继续登录后解锁更多内容!

地缘看世界》小说在线阅读_第179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文坊阁只为作者by鄙视抢沙发的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地缘看世界第179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