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作为征剿黄巾军的官军主力之一,董卓的表现远没有同样出身于凉州(安定郡)的将领皇甫嵩表现出色。后者几乎参与了所有针对黄巾军的战役,后来还一度被任命为“冀州牧”。反观董卓却因攻张角而不克失去了此前的任命。好在紧接着爆发的凉州羌乱,让他能够再次领受军职(中郎将)。而这次任命也成为了东汉国运和董卓个人命名的转折点。
尽管在公元189年那场决战x质的“陈仓之战”中,作为汉军主将的董卓与皇甫嵩意见相左,最终又是因为采用了皇甫嵩策略而取得的大胜,但不可否认的是回到熟悉的环境,董卓还是显示出了他的军事能力。此前在陇右的一场平乱战役中,朝廷所派出的六路军队中的五路都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只有董卓的部队在他的T度下全身而退回到关中。
纵观董卓乱汉之前的战绩,基本都是在针对羌胡的战争中获得的(史载:卓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对地缘环境的熟悉以及频发的羌乱,让董卓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展现,并因此和皇甫嵩并列成为东汉最重要的两位将领。在凉州叛军退回陇右并分裂为韩遂、马腾、宋建三gu势力之后,董卓被晋升少府。这是一个位列九卿的职位,然而董卓并没有接受,因为接受这个行政职位的代价是离开军队。与后世历史中那些大家熟知的军阀一样,董卓自始自终相信他那支以凉州人为骨干的军队才是立身之本。
凉州的羌胡成分不仅能够送给董卓军功,还能够直接增强董卓军队的战斗力。在他的军队中,包含有大量羌、胡成分。为了激发这支军队的战斗力,董卓会把得到的赏赐全部分发给部下,以及允许部下滥杀。你可以说是董卓造就了这支军队的匪气与短视,也可以说是常年与羌胡相融的经历,让董卓知道如何用“目下安乐”来聚拢部下的向心力。
“挟羌自重”所造成的尾大不掉现象,显然会引发朝堂的不安。对于中央集权体系来说,军队的效忠对象转变为个人是非常危险的。董卓自然也清楚,这个九卿之位的行政职是为了让他这支已经变成私人武装x质的军队,重回政府军序列。为了拒绝这个任命,董卓上书表示属下的羌、胡兵因为粮响不济现在都有很大的怨气。羌胡之人都狼心狗肺的(憋肠狗态),为恐生变只好斗胆抗旨先留下来安抚。这一做法进一步加shen了朝堂的忧虑,在汉灵帝驾崩之前,将董卓升至并州牧的T令再次摆在了董卓面前。
考虑到董卓四年前在出征黄巾军之时,便已受封过并州刺史,这一任命粗看起来并没有太大诱惑力,但实际却是有本质不同的。在汉武帝将天下分为十三州部时并无“州牧”而只有“刺史”一职。“刺”是刺探、检核的意思,“史”为御史之意。刺史一职是帝国中央派驻地方行监察之职的官员,从职能角度来说是中央集权的重要体现,为的是遏制地方势力增长。基于这一职能导向,刺史并不能算是地方行政长官,其俸禄最初甚至比郡守还要低。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