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官军和各地方力量的主动出击,洛阳八关在黄巾之乱中并没有发生战事。关东诸侯的这次结盟,才是这道C形防线考验的开始。十八路诸侯的说法不代表真的有十八位将领,八关督尉的设置同样不代表洛阳有八个防御面。抛开面对崤函通道的函谷关不谈,其它七关所负责的防御面可以归类为北、东、南三个方向,与关东诸侯所组成的三个进攻集团呈两两相对之状。
负责洛阳东线防御的是位于黄河与嵩山山脉之间的“旋门关”,这三国演义中这个关口的名气也是最大的。你可能会说怎么_gan觉那么陌生?那么成皋、祀水关、虎牢关这些出现在演义情节中的地名总听说过吧。这些关城所指向的其实都是旋门关这个战略要点(今河南省荥阳县汜水镇一带)。同一个地点用不同的名字代称,甚至误会为两个不同地点的情况,无论在正史还是演义中都非常常见。就关城的情况来说,除了各个时代的常用名不一造成后世误会以外,还有一个情况是关、城不同名。就旋门关这个洛阳东大门来说,虎牢关是旋门关在先秦时的名称,负责管理它的行政区则为成皋县。
比起旋门关来说,因周穆王曾在此关过老虎而得名的虎牢关要酷得多,也因此被演义所采用。“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中最为人熟知的情节之一。然而虽然三国志注引中含糊的说过一句“备亦起军从讨董卓”,但在幽州打过黄巾军的刘备正在其好友公孙瓒营中效力,两人都没有南下讨董前线,更谈不上带领关张大战吕布了。不过从河济之间酸枣攻取洛阳的话虎牢关首当其冲,而虎牢关一带在当时也的确发生了战事。
真正代表兖州方面军在此发动攻势的其实是曹*。有一点演义中描述的倒是没有错,负责这个进攻方向的酸枣诸侯们都想保存实力,并没有集中优势兵力发起进攻。看不下去的曹*带着自己所募集的五千义兵和散尽家财支持他起兵的陈留人卫兹(三国演义中写成了卫弘),孤军向虎牢关进军。只是战场并没有真正摆在虎牢关下。从酸枣到虎牢关的路程约为两百里,刚走到一半曹*就在荥阳境nei的汴水遭遇董卓部下大将徐荣的阻击(请大家记住这个名字,后面还要出场)。卫兹战死,而曹*则逃回酸枣试图说动其它诸侯们再组织进攻。
汴水并不是一条天然河道,又称汴渠的它前身是战国时魏国所挖通的,连接黄河、济水、淮河水系的运河“鸿沟”。位置今河南省荥阳市北与开封市之间。与虎牢关一样,又称汴水的汴渠还有很多其它名称,其中一个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它就是“官渡水”。是的,官渡不是一个城关而是一条运河河。日后决定曹*与袁绍命运的“官渡之战”也是发生于这条运河边上。历史就是这么吊诡,在汴水之战代表关东诸侯出战失败的曹*,应该没有想到十年后会与当年的盟主与好友袁绍在此决战。更觉造化弄人的是,同样以弱敌强结果却大不相同。
第六回 诸侯讨董(下)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