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韩馥主动将冀州让给袁绍不同的是,幽州牧刘虞并没有想过把幽州让给公孙瓒。应该说,能够让鲜卑、乌桓归心的刘虞比韩馥要更有强势的资本,最低限度不用像后者那样陷入三面受敌的局面。然而袁绍的邀请却让已在幽州本部立足的公孙瓒,又抓到了一次打怪升级的机会。以至于作为他的顶头上司,刘虞越发_gan到无法挟制这位属下。
一般认为,袁绍引公孙瓒南下的理由是前往讨董前线,但从后来公孙瓒军队的走向来说,真正的目标应是“黄巾军”。前面说了,以太平道为意识形态的“黄巾之乱”虽然在爆发当年(公元184年)即已被镇压,但打着黄巾军旗号的散发民乱却不绝于世。公孙瓒这次南下要对付的就是三大黄巾军中的青州军。
又称“青徐黄巾军”的青州军发源于青州和徐州北部,另一支黄巾余部黑山军则发端于冀州北部中山国、常山国,以太行山脉为后盾纵横于整个河北平原。在袁绍去信公孙瓒之时,青州军正越过黄河北上冀州,大有与向东攻掠的黑山军He兵之势。在这个方向上,冀州与青州相接的郡国正是袁绍为太守的渤海郡。在这种情况下,还在河nei前线扛着讨董大旗的袁绍,邀请公孙瓒相助后方的理由算得上是冠冕堂皇。
公元191年,领军南下的公孙瓒与北上的青州军战于渤海郡东光县(今河北省东光县),史称“东光之战”。已经在幽州本部经营数年的公孙瓒,较之两年前的兵力又有了很大的增Zhang,仅这次出征的部队就有两万之众。乌He之众属x的青州军在公孙瓒的职业骑兵面前不堪一战。不但在接战时被歼三万余人,更在后撤渡河时被半渡而击的幽州突骑追杀,溺毙数万、生俘七万。
青州方面与渤海郡方面接壤的是平原国。再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这个位置上充当两州边界的并非黄河。黄河的最后一段河道,是在中穿平原国之后,由同样归属青州的乐安郡(公元146年之前为乐安国)入海。换句话说,原本入境冀州平乱的公孙瓒,不但在大胜之后收获了大量人口、物资,还顺势jin_ru了青州地界。结He公孙瓒的x格以及当时的乱象,你很容易意识公他不会在战后撤出青州地界,更不会把渤海郡还给袁绍。不得以袁绍只得将自己的渤海太守之位让给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以求与这之和解。将公孙瓒直接控制的以右北平郡为中心的东半个幽州本部,加上冀州的渤海郡、青州的平原国,你会发现公孙瓒的领地都位于渤海西海岸。
看到“平原”这个名字是不是_gan到眼熟。三国演义中刘备在酸枣会盟时的职位就是“平原令”,后来又担任过平原相。不过现在我们知道公孙瓒和刘备都没有到讨董前线。这里先要说一下的是平原令和平原相的区别。在郡国并行的两汉,如果有宗室子弟封建于某个郡,这个郡就会更名为国。不过自西汉七国之乱后,被封建地方的宗室并无实权。国相才是封国的最高行政官员。也就是就,一国之国相与一郡之太守职级相当。比如讨董联盟中的济北相鲍信的情况便是如此。
平原郡曾经两汉时曾转换过几次郡国身份,在公元148年至208年(*壁之战那一年)的六十年间都是平原国的身份。无论叫郡叫国治所都为平原县,所以刘备最初得到的是一个县令之职。考虑到之前刘备曾经做过安喜县尉、下密县丞、高唐县尉/县令,这一职位实在算不得有什么长进,更难以凭它跻身政治舞台。参考讨董联盟的成员身份,获得一郡太守之职才能算是拿到竞夺诸侯身份的入场券。从这个角度说由平原令升任平原相后,刘备才算真正触摸到的起跑线。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