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便说下,董卓在发现吕布与侍妾相通时扔过去砸吕布的“戟”,并不是演义中所描绘的“方天画戟”。所谓方天戟的准确称谓为“戟刀”(戟杆上加以彩绘既为画戟),要迟至宋代才会出现,更多是作为仪仗兵器使用。真正在历史上长期使用的戟为汉字“卜”字形的戟头,加上戟杆所组成。不过吕布所使用的主兵器也不是这种戟而是矛。虽然如此,吕布也的确有使用过戟的记录,董卓扔出去的也是戟。这个戟被称之为“手戟”,通俗点讲就是不带戟杆的戟头。在三国演义中,手戟的出镜率颇高。像太史慈、典韦都是使用手戟的高手,除用于近战之外,手戟更重要功用便是作为投掷武器。
董卓临死之前,应该为当日自己的准头不够而_gan到后悔。只是没了吕布也会有其他人,董卓的死与他没有太大政治抱负有着直接关系。只会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不懂建设一个新世界,迟早会让自己陷入危机。在董卓死后,如何处置其部下的十几万凉州边军成为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处置方法归结起来无外乎两条路:招抚或者镇压。腹黑点的话,可以是先招抚再镇压。
在这个问题上,王允显示出的犹豫不仅为他自己惹来的杀身之祸,更让局势变得更加的混乱。他先是认为罪只在董卓,并以此为理由认为不需要特别颁旨去赦免他的部下。后又觉得不打散凉州边军的建制总归是个隐患,希望让袁绍主导解除凉州将领们的兵权。而真正稳妥的做法,是先让分散于各地的凉州军原地待命,并将这支军队的领导权交给皇甫嵩,用他的声望和凉州背景来稳定军心,然后再慢慢分化瓦解。问题是这个方案也没有被王允接受,认为会寒了关东诸侯的心。
犹豫不决的后果,是各种小道消息和猜测到处流传,在凉州将领nei部造成了极大恐慌。考虑到董卓之前曾残忍对待被俘的关东兵将,凉州军普遍担心会遭到报复。特别是正在陈留、颍川劫掠的凉州军。一旦朝廷决定镇压,他们一定是最先被关东诸侯们报复的。此时的董卓旧部实际被分为三部分,在关东出击的远征军主将是李傕、郭汜,三号人物为张济。此外谋士贾诩也在军中;随董卓驻扎于关中的这部分,以曾和孙坚大战于广成关的胡轸、徐荣,以及三国演义中被刻画为董卓首席谋士的李儒为代表;关中、关东两gu凉州军之间,则是以牛辅为首、控制崤函通道的弘农驻军。
基于各军的方位,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东、中、西凉州军团。在混乱局面下,三支凉州军团的选择也是各有不同。被朝廷安抚选择效忠王允、吕布的是西凉州军团,准备武力反抗的是东凉州军团。包夹于二者之间的中凉州军团则完全没了章法,惶惶不可终日。这三种选择反映了一个问题,越是远离事件中心,谣言和猜测所能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在东凉州军团决策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贾诩。地缘环境虽然让凉州人自带浓厚的杀伐之气,却也不代表没有靠谋略立身之人,武威人贾诩便是凉州谋士的代表。在这支shen陷囫囵的部队军心涣散各自逃命之时,正是他的建议让将领们醒悟过来。按贾诩的分析,关中之人已是恨毒了凉州人,如果将领们现在放弃军队逃往凉州,即便是一个亭长也能抓住他们。不如以给董卓报仇的名义聚拢军心进攻长安,如果成功就可以“奉国家以征天下”重走董卓之路。就算不成功,到时候再逃也不迟。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