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界桥之战后,公孙瓒的主力虽然战略x向幽州方面撤退,但却不代表兖州可以安然无事。这首先是青州或者说平原方面的幽州军还没有撤,与袁绍方面还拉锯了两三年的时间;其次前面曾经说过,青州军入寇冀州的同时黑山军也在向东扩张,甚至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与公孙瓒结盟。由于袁绍在前线为公孙瓒所牵扯,使得黑山军得以攻掠邺城所在的魏郡后,一路向东jin_ru兖州境nei。
直接承压的是曹*曾差点接手的东郡。兖州nei部共分为八个郡国,以位于北部的“东郡”最为重要,其境大多为当下的河南省濮阳地区和山东省聊城地区所覆盖。这是两个在两汉即已立县的古老行政区,其中濮阳还充当着东郡的郡治。在当时的行政格局中,东郡背靠兖州、北接冀州、西近司隶、东临青州,与河nei、平原、陈留、魏郡这些重要郡国为邻。一旦为黑山军所夺,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地缘政治后果。
刘宏新任命的新东郡太守王肱并没能抵抗住黑山军的侵扰,失败之后便消失于历史中,拯救东郡的任务被曹*主动接了过去。此时兖州的形势已经十分危急。这里要先了解下黄河与东郡的位置关系。兖州的原始地理定位是“河济之间”,即黄河与济水之间。在西汉初设十三州部时,黄河河道也的确大体充当着东郡和兖州与冀州的行政分割线。不过黄河最大的问题在于不断的改道。新莽时期的一次向南改道(公元11年),使得黄河在兖州中西部转移到了腹地。具体来说西部的濮阳仍然留在黄河南岸,而东部的聊城却已经“跑”到了黄河之北。
黄河的这次改道,对东郡的地缘政治局面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如果说改道之前,黄河很大程度可以充当东郡面对冀州的天然屏障,那么改道之后东郡北部与冀州之间将无险可守。这点在和平时期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在天下大乱时却会让来自冀州的势力更容易渗透兖州。更为严重的是,曹*接手时黑山军甚至已经渡过黄河开始攻击濮阳了。
在大家的印象中,长江一直被认定为天险,而黄河却很少被这样认定。事实上不仅是黄河,任何一条北方河流都很难被视为难以逾越的障碍。这是因为一到冬天这些河流就会封冻到可以通行车马的地步。以黄河的情况来说,历史上曾经有个有趣的案例。南北朝时北周与北齐曾隔黄河而治。初时齐强周弱,每至冬季北周便派将士乘黄河还没完全封冻时破坏冰面,以防北齐来袭。这一做法被称之为“椎冰”,等到后来实力对比发生逆转,椎冰的一方又变成了北齐。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