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影评严肃着称的“综艺”分析“改编剧本”时,认为其实是查理考夫曼的一种自我剖析。
“剧中的双胞胎考夫曼兄弟就是现实中查理考夫曼nei心的两种倾向,也是好莱坞编剧们的两种倾向。
查理代表了不落俗tao,寻求突破一般电影叙述结构和叙述手法的倾向,他借电影之中tao中tao的自己之口说,不希望把这部作品——影片中指兰花窃贼,其实就是改编剧本这部电影本身——变成一部通俗的类型剧,结尾不要变成毒品贩、知情的无辜者和警察的追逐战,主人公不要在最后说一些似是而非、大彻大悟的_gan想,有x格的巨大转变等等以往的通俗惯用手法,在剧中的查理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痛苦不已,差点搞得j神分裂,而在现实之中的查理考夫曼也通过多段平行剧情的假想——实际上是一环tao一环的tao盒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而唐纳德则代表了一种现实的创作手法,他懂得观众的欣赏心理和制片商的心理定位,知道怎样能够用最简单直接的手法完成编剧的人物,又讨得电影公司的欢心。在电影中双胞胎对于剧本创作思路的争执也暗示了在现实生活中查理考夫曼对于改编剧本这部电影的定位,甚至是对于好莱坞电影的定位。
从电影后半段的发展可以看出,查理去听了一堂通俗的好莱坞编剧课,被陈词滥T式好莱坞的编剧大师痛斥,随后电影之中就出现了x、暴力、毒品等好莱坞固定模式。在结尾时,因为完成任务而心满意足的查理代表了电影之中的编剧最终还是向好莱坞妥协了,将一部文艺片硬生生地塞入了大量可以xi引眼球的nei容。
但事实上,向好莱坞妥协的只是电影之中最后一层tao子中的模范作者查理,真正的经验作者是现实生活中的查理考夫曼,查理考夫曼依旧没有向好莱坞妥协,他站在经验作者的角度狠狠地戏弄了一把观众,也嘲笑了一番好莱坞现有的编剧走向。查理考夫曼终究是成功了,他既加入了好莱坞必要的恶俗元素,又坚持了自己的文艺需求,这才是整部电影真正的突破。”
在“综艺”杂志的影评末尾,对于查理考夫曼在演员上的选择也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尼古拉斯凯奇和梅丽尔斯特里普就不说了,单说埃文贝尔,“白夜追凶和狙击电话亭都是典型的好莱坞式影片,威尔在结尾说了一大堆似是而非的领悟,斯图则是经历了生死考验之后x_gan大彻大悟。埃文虽然在两部电影之中都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和水准,但他在2002年的三部电影都是改编剧本之中查理考夫曼所讽刺的对象。所以,查理考夫曼选择埃文,是一个有趣的选择同样的,埃文居然接下了这个剧本,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既然有“纽约时报”、“电影评论”、“综艺”等媒体愿意为“改编剧本”拍手叫好,自然也有“首映”、“好莱坞报道”等媒体送上嘘声。一如“死亡幻觉”当初面临的局面,赞美声总是伴随着批评声,让人无法忽视。
“好莱坞报道”认为,电影前面九十分钟堪称出彩,但是后面加入了大量_C_J_x元素,其实就是编剧查理考夫曼灵_gan枯竭的写照,他通过电影中查理编写剧本的混乱和妥协,传达了自身的真实_gan受。他们并不同意尼尔达西、克里斯范朋克等人对电影“一层tao一层”的说法,认为完全就是现实中查理考夫曼无法自圆其说的一种手段而已。
“首映”的措辞就更加激烈一些了,自从“死亡幻觉”之后,艾略特卡特已经许久没有如此畅快淋漓地抒发自己心中的负面评论了,“改编剧本”的复杂、混乱和不易理解给了艾略特卡特一个很好的借口。
“这完全就是查理考夫曼的无病shen_y,全片思路杂乱、线索繁碎、人物空洞,让人摸不着头脑。诸多角色更是苍白无力,尼古拉斯、梅丽尔的表演在角色面前也变得乏力枯燥。采用埃文出演约翰一角,更是缺乏说_fu力,让影片陷入了无法自圆其说的窘境。最终只能采用最直接的办法,让存在无理的双胞胎D_D唐纳德和约翰直接死去,为影片寻求一个最快速的结局。
这部电影,绝对是查理考夫曼和斯派克琼斯的一大败笔。”
对于电影本身的赞扬和批判声中,由于正值颁奖季开幕,所以媒体们不可免俗地都要对奖项进行一番探讨。称赞电影的自然大颂赞词,认为“改编剧本”会成为颁奖季新崛起的势力批评电影的自然不屑一顾,认为“改编剧本”在今年诸多出色的影片之中转瞬即逝。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