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x恋西部片”,显然,媒体又再次和埃文贝尔作对了,他希望大家不要把这部电影单纯看做是同x恋作品,也不要当做是西部电影去观看,但媒体却偏偏为“断背山”冠上了这样一个名头,着实让人恼怒,也更让人哭笑不得。
事实上,埃文贝尔虽然无奈,但也没有再和媒体去争执,因为即使他不说话,媒体也足够难堪了。媒体们必须面对的情况是,他们对“断背山”弃之如履,对埃文贝尔的这个决定吐上了一口又一口的唾沫,而现在他们必须忍着恶心自己把唾沫都tian干净,然后厚着脸皮、红着脸颊,将他们笔下的赞扬之词发布在自己任职的媒体之上。
将时间回拨到一年前的八月份,引领2004年整个暑期档狂潮的埃文贝尔,被踢爆即将要接拍同x恋题材作品“断背山”,于是媒体口诛笔伐。埃文贝尔最忠实的支持者之一,任职于“电影评论”的克里斯范朋克用一句“这是埃文贝尔有史以来最愚蠢的决定!”为这件事做了定论,从而也引发了全美国吐槽埃文贝尔的狂潮。
好莱坞电影工业在不断进步着,但是这个电影大熔炉对于同x恋的容忍度却从来没有改变过——也许有那么一点改变,从原来的零容忍到现在的零点一的程度?好莱坞的潜规则就注定了,同x恋电影没有出头天,这是不允许发生的事,没有任何一部同x恋电影会被容许大张旗鼓,即使是如日中天的埃文贝尔也不行。
埃文贝尔的崛起速度十分快,就好像火箭一般,但这在好莱坞却不稀奇,因为yi_ye成名的故事比比皆是,埃文贝尔实在算不上神话,就连童话都算不上。而好莱坞更让人吃惊的是,yi_ye堕落的速度往往比成名速度还要快上十倍。也许昨天你还可以站在舞台上接受无数人的欢呼和尖叫,但是第二天你就有可能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埃文贝尔曾经经历的诽谤事件_geng本不算什么,虽然所有人都在指责埃文贝尔,让他陷入了绝境,但至少还是有人关注他的。好莱坞真正残酷的是,前一天聚光灯还在身上,也许第二天就人去楼空,就算他neng光了在街上果奔,也没有人关注。漠视和遗忘,才是最可怕的一件事。
所以,既然埃文贝尔能够坐火箭一般红起来,也可以因为一部同x恋电影,yi_ye之间就被漠视和遗忘。“电影评论”、“首映”、“世界新闻报”**整个舆论界都在质疑埃文贝尔的决定,就连最后的阵地“娱乐周刊”和“纽约时报”也不敢打包票,只能说一些中立的言论。整个好莱坞都在埋葬埃文贝尔,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化作尘土,一点一点将埃文贝尔淹没。
“断背山”拍摄期间,没有人关注,没有任何人关注,包括威廉伍德。观众可以看到关于“撞车”关于“神秘肌肤”的消息,可以看到埃文贝尔发行新单曲的消息,还可以看到颁奖季的消息,但是关于“断背山”,没有任何消息,没有人在意。一直到第六十二届威尼斯电影节,“断背山”才似乎从shenshen的海底付出水面,yi_ye之间以耀眼之姿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金狮奖、最佳男演员奖,这是来自威尼斯的嘉奖,不算什么但是多伦多全场起立,长达二十分钟的鼓掌?没有人能够忽略这一点,即使是自大自信狂妄的美国媒体也不能,他们终于开始意识到,“断背山”蕴含的力量,似乎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没有人愿意开口说话,即使是最擅长“遗忘”、最擅长“翻脸不认人”、最擅长“虚以委蛇”的媒体也不愿意,一年之前的信誓旦旦、言之凿凿还历历在目,现在不仅要他们开口说话,还要开口为“断背山”唱赞歌,这几乎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所以,第一家报道“断背山”的媒体居然是“世界新闻报”,这个非专业娱乐报纸的花边媒体居然抢在了所有人之前——其实_geng本不用抢,因为除了威尼斯、多伦多当地和欧洲的媒体之外——准确地说是美国媒体几乎不愿意开口。“世界新闻报”愿意开口的代价就是,他们不评价电影本身,而把焦点放在了埃文贝尔的英雄救美上。
“世界新闻报”花了大量的笔触描写了埃文贝尔英勇救人的神勇场面,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足够的爆点和关注点,已经足够让他们卖多几份报纸了。在“世界新闻报”的渲染之下,埃文贝尔在首映式会场英雄救美的事迹迅速在网络上传播了开来,这已经不是埃文贝尔第一次神勇表现的报道了,前前后后已经有很多次,但是网友们依旧乐此不疲。因为埃文贝尔就好像他们身边的平民英雄一般,就生活在他们的身边。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