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侍唱道:“有本者可上奏。”
本来这一句应该是“有本上奏,无本退朝”,赵世隆怕万一没人上奏,那他这个监国就白上朝了,特意叮嘱nei侍改了唱词。
待nei侍唱罢,赵世隆又补了一句:“诸位爱卿,谁有本可上奏。”
话音落下,吕长鸿不紧不慢出了朝班,躬身启奏,“殿下,老臣有本。”
赵世隆道:“吕相但言无妨。”
“上月镇北王蒙受冤屈,被打入天牢,幸得圣上英明,辨伪识真,还镇北王清白。”
“又有镇北王世子李长安,不避刀矢为父鸣冤,胆气可嘉。”
“李长安目今任职天听府,为天听府副指挥使。”
“老臣以为,以李长安之能,此为大材小用。”
“老臣斗胆,愿举李长安为御史,监察百官,也为殿下和我大禹发挥才干!”
满朝文武目瞪口呆。
这是唱的哪一出?
吕长鸿和三皇子向来与李长安不和,今天怎么倒举荐起李长安来了?
难道说,老皇帝南巡以后,太阳改为从西边升起了?
赵世隆也搞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一时间不知道吕长鸿此举背后有什么企图,沉吟不语。
便在此时,正议大夫刘敬明站了出来,躬身禀奏。
“殿下,臣以为吕相所言有理。”
满朝文武又是一呆。
刘敬明是二皇子赵世凡的人,这点所有人都知道,包括老皇帝,他们二人也从不避讳。
原因就是刘敬明是个散官,没有任何的实权。
让众人瞠*的是,刘敬明竟然公开支持吕长鸿。
他的话可是代表了二皇子的意见!
二皇子和三皇子不对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远在老皇帝没有立太子之前,这两人就杠上了。
今天你压我一头,明天我踩你一脚,斗的不亦乐乎。
结果这会非但吕长鸿举荐了李长安,二皇子也来保荐。
这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是打北边出来了!
大皇子又是一怔,已经琢磨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是这两家都想找着机会的拉拢李长安A!
目前京城谁最出风头最有能力,李长安A!
谁最得老皇帝的宠信,李长安A!
趁着老皇帝不在京城的时候,举荐李长安升官,等老皇帝回来以后,肯定地觉得大He心意,举荐李长安的人,自然也会受到老皇帝的关注。
不行,这个白来的功劳,不能让他们两家抢去。
更何况,提拔起李长安,也可以让李长安去对付老二老三。
“两位爱卿所言极是,李长安忠肝义胆,富于智谋,敢于直言,放在天听府任上,确实是大材小用。”
赵世隆清清嗓子,批道:“孤擢拔李长安为左都御史,行监察职,俸仍从从五品。”
人在朝边立,官自天上来。
李长安只是个小小的从五品,上朝之时只能站到队伍最后,紧挨着殿门。
已是秋末,外面的小风一吹,tui肚子都抽筋,正盘算着怎么避避风,就听到自己的名字先后被人提起。
紧跟着,左都御史的帽子就扣到了头上。
李忠国站在前排,听到这个封赏喜不自禁,回过头给儿子示意,让李长安快点谢恩。
“臣谢殿下恩典!”
李长安边叩谢边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此事奏罢,吕长鸿和刘敬明都站回朝班,其他大臣再奏别事。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