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当名字签得满满的承诺书摆上王中意的案头时,同时附有中心中学所在辖区十二个村的联名要求将学校建在原址的请求书,上面加盖了十二个村的村委会公章,他就傻眼了,紧急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大家都知道那个所谓的承诺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与上面的政策法规不相符的,当地就算答应政府所有的条件,当事情一旦定下来,jin_ru实施阶段时,矛盾才会真正显露出来,那样镇政府难免就要上被告席并且百分之分的败诉,再说与县政府的要求也完全相违背,通不过教育部的验收的,那800万是国债资金,只有婆婆讲的没得Xi妇说的,方案都已经报上去。会上吴韧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这是部分另有用心的人因为利益关系在*纵,主要表现在所在地部分村民及学校旁边的部分个体商户认为在新址建校影响了他们的利益,加上其它村的部分村民、党员干部对学校建设上面政策规定的不了解。他建议一、迅速召开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各村离退休老同志、老干部座谈会议,进一步宣传学校建设的意义和选址的规定,本周让他们去做群众的工作,只他们的思想稳定了,当党委政府一条心,那就可以稳控住局面的二、既然他们是奔利益而来,自然有其目的,可以考虑从他们中找准代言人,对于当地He理的要求可以考虑,适当予以补偿,趁事情还没有闹大,赶紧想野法子。吴韧说这话是有依据的,他觉得事情并非表面看到的,后面另有高人ca手,而那天老蒋出的那个主意,又不由得让他不怀疑到他头上去,因为当地的群众百分之八十也姓蒋,与老蒋是族人,老蒋在他们中的威信很高,如果适当满足他们一些“He理”的要求,也许事情就会平息,而那些个体商户大抵是外地人,他们只能从旁边扇*风点鬼火,不敢抛头露面,不足为患。李志红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说既然建寄宿式中学,是小*镇的一件大事,为谨慎起见,那就交由小*镇人民代表大会来集体讨论表决,镇人民代表大会对镇重大事务具有最高决定权。其它的班子成员知道学校建设选址的事其实已经是铁板订钉,按上面的要求,建在中心中学原址那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他们在没有好的办法的前提下,转而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人大上。最后王中意同意迅速召开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各村离退休老同志、老干部座谈会议,同意近期组织召开镇人大会议表决,忽略了吴韧提出的“趁事情还没有闹大,赶紧想野法子”的设想,在会上还安排李志红迅速草拟一份告二个片区群众的公开信,也于近期迅速发放到群众手里,做到家喻户晓。
各村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离退休老同志、老干部座谈会议如期召开,会上王中意反复强T了125万与800万的概义,就部分群众提出的疑问作了答复,其它的四个片区因为事不关已,自然没有异议,新址所在片区那是极力争取迁建新址,迫于压力中心中学所在片区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离退休老同志、老干部原则上同意了交由镇人大集体讨论表决。7月23日镇人大代表开会讨论表决,出席会议代表105人,其中赞成80票,反对12票,弃权4票,,9人缺席,以多数赞成通过了在新址建校的决定。7月24日小*镇人民政府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印发,7月24日大约有五、六十个当地群众集体来访镇政府,找到王中意和吴韧要求就学校建设作出解释说明。来访者情绪激动,王中意同意第二天下午三点组织相关部门,由他们选出5——10名代表,在镇政府座谈,进行具体详细的答复。7月25日吴韧去了省城,中间刘丽丽打电话告诉他下午三点原本说5——10名代表,结果来了3——4百群众,24日晚上他们就在互相联络,25日中午有二辆面的架着高声喇叭到处“号召”群众说什么要与会镇政府谈判,鼓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参与。王中意最后只好在镇大礼堂公开作答复,群众集会可不像干部开会,当听说学校建设选址问题无可更改后,一时群情激奋,有群众当场就提出质疑,更有甚者,有几个残疾人和老头、老太婆冲上主席台,大声质问王中意,在干部们的力劝下才控制住局面,有一个老头还在上面发表了他的长篇大论,说得政府一无是处。大会不欢而散,群众要求在27日前给出满意的答复。26日晚刘丽丽发信息又告诉吴韧有人通过一个著名的政府网站发表了一篇《苍梧县小*镇新建全封闭寄宿式中学,加重了农民负担》的文章,吴韧上网查看了一下全文:
您们好,我是来自苍梧县小*镇的一名普通农民。小*镇地处苍梧县东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乡,是全县欠发达乡镇之一,属省级贫困镇。小*镇由原来的六个小乡He并组成,现辖65个行政村,705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6.5万。
小*镇现有二所初中,机构和布局适He小*镇的实际情况。最近小*镇政府不顾民情、不顾民意、不顾群众的困难,执意推动在小*镇中心位置新建一所全封闭式寄宿制的初中。而对于贫困镇的大部分群众那将是一所贵族式的初中,增加农民群众的负担,将导致困难群众的子nv上不起学,就连九年业务教育都不能完成提前失学,不能让子nv完成基本的九年业务教育必将成为父M_的心痛。同时子nv年纪小(初中大致11-15岁),心志尚未形成部分学生形成大吃大用过度*费,学会攀比不懂勤俭节约淡化父M_子nv的亲情,也缺乏了家庭教育的介入,单纯只有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是不健全的。镇政府这是在推广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的教育与社会发展前进相悖,家庭对其进行道德观、价值观、伦理观的教育,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抵制腐蚀的能力这是在忽视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整个教育的最关键这个地位。
按镇中心中学上学期食堂餐费来算,中餐3.5元如果寄宿,2*3.5=7元,早餐估计2元,72=9元,一月生活费最低30*9=270元再加上车费,住宿费,生活用品,零花钱估计一共月需在450元以上,年约最低在3500元以上。这将对省级贫困镇农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建成的新初中必将是一所贵族中学,不符He省级贫困镇的乡情与民意。
XXXX年,镇党委政府曾采取征收上缴粮款,学生出资,通过两年,全乡筹资130-200万元,用于建校,随后停止。政府解释由于国家政策T整,禁止在群众中筹资建校办学,此项工程被迫停止。但该工程上缴的每人50元一年,至今也没有退还给群众。
而现在随着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而意识到寄宿制初中_geng本不适宜大部分群众的家庭情况,镇政府在与小*村五队承诺不新建寄宿制初中后半个月突然反口,坚持建新校。这种出尔反尔有损政府形象、有损承诺是一种诈骗作为。在这种关系人民群众的大事,居然全镇群众都不知道,只有村书记,村长知情,这是一种严重忽略农民的存在,故意推动将会是很多学生提前失学,加重农民沉重的负担。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