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意思?”
“生源,把石门优秀的生源推荐给我。”
“今年你负责招生吗?”黄健一直分管教学,没有直接ca手招生工作。
“没有负责,但石门片区却分给了我,大家说我捡了便宜,你说是不是?”
“黄校长,学生到哪所学校是他们的自愿,你来宣传我开绿灯,但一中和县中毕竟教学质量上还是有差异,总不能把最好的学生全部交给一中吧。”
“为啥不可以,一中质量比不过高中,不就是因为生源质量比不过吗?只要形成了良x循环,一中质量还是可以和高中一拼的。”
杨一民点着头,这事的确如此,生源的质量在学校教学质量的最终胜利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石门中学以前连自己都看不起的学校,每年上省重点高中线仅几个人,但他去之后,这个数量不断增加,上学期末,已超过了三十人。
这当然引起了两所普通高中的高度重视,今年的生源之争,肯定会在石门中学点燃。
一中和县高中,以前一个是重点,一个是非重点,所以一中一直并没想和县中学争,但随着教学质量在学校领导奖励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学校品牌的创建越来越重要,一中领导逐渐认识到如果不发力,自己学校将会被边缘化,而且领导老师也一样会被边缘化。
一中组建了英才班将学校成绩好的学生集中进行教学,花了三年时间创上了省重点,生源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改善,特别是从县高中那里抢得一部分成绩好的学生,每年还可以考上几个好大学,放几颗卫星。
去年杨一民带的初三年级组,实现了一中历史x突破,重本线超过了五十人,这一宣传攻势早已jin_ru到各个学校。
相对于一中的生源争夺,县中学也暗中加强了宣传力度,但因为习惯上的优势,显然没有一中来得快,出手狠。
一中对于特优生可以一次x给学生奖励两万元,而且对学校校长可以给上千元的推荐费,这是相当诱人的。
黄健说道:“一民,你将上国重线的学生送过来,我们除了给学生奖励,每人给你一仟两百元,怎么样?”
这在确很诱人,杨一民估计,上国重线的学生至少有八到十个,这样自己就可以挣一万多元,这的确是个诱惑。
“兄弟,我从一中出来,事情怎样做我知道的,最终决定权不在我这,在学生,我说了,宣传方面我开绿灯。”
杨一民不能答应黄健的要求,自己作为校长很清楚,自己得和每个学校都保持良好的关系,即使心里偏向一中,也不能说出来。
一中学生整体生源比县中要差一些,所以学生的学习风气和学习环境还是比不上县中学的,至少杨一民觉得方小玉应该在县中学读书,因为他觉得方小玉如果在县中学的小英才班里,通过竞争才能进步,考上好大学才有可能。
但现在为时太早,这些事得在三个月后才能最终明朗化,一中现在就在布局,显然已提前一步,这比县中学老大的架子要好得多。
杨一民想起职中的杜校长在假期时说的请自己吃饭,后来真的打了电话,因为自己要陪李Yan,当时推了,或许不久,职中的宣传就会到学校,因为全市的会考在五月份,很多不读普通高中的学生会考后就可以不再参加学习。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