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石门小学被县实验中学和另外两所初中学校选走近二十人,这些学生有一多半是学习成绩一错的学生,有少部分是家庭情况比较好的学生去读的高价书。
附近三个乡是初中和小学He并的一贯制学校,这三个学校是石门中学要先拨尖子的重点,杨一民让行政利用熟人关系悄悄与学校班主任取得联系,自己又与教研室联系,获取了这些学校小学毕业生优生的主要信息。
这项工作进行得很困难,因为杨一民也仅仅是做准备,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好在石门镇原来是旧行政区划的区所在地,教师之间交流很多,相互关系也较多,只要找办法总能找到熟人,而枫树乡,就是李小萍到乡上让张永平分别请几个班主任吃饭获取信息的。
但上面李兴辉一直没给答复,两人之后也没有在一起吃过饭,他也不好问,最近的上层人事变动一直没有消息,估计县长被双规的事还在发酵,哪些人会走下自己的位置还正在进行之中,李兴辉也没有j力来管这些具体工作。
第二件事情就是商量如何对待外来招生的事,这件事杨一民早就想到了,也让任成发和马永明考虑过,他为此事也找了中层干部、班主任、一般教师甚至学校工人进行咨询。
在开始的十多天里,一切情况看来都很杂乱,各种不同的想法汇集在一起,但最后汇总的时候,却不难看出,主要还是招生回扣的利益分配问题。
普通高中的招生相对好办,因为学生的去处一定,而且学校可以控制,到了哪个学校,就像黄健说的那样,要给学校的钱,无论给校长还是给教师或者给学生,校长最后都是清楚的,杨一民明确的观点是,这笔钱用于奖励初三教师。
这笔钱的使用办法可以让初三教师、特别是两个重点班的教师更加专心地将j力用于教学,减少其他利益的影响,挖掘大家潜力,所以杨一民在第一次初三年级组工作会上就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但职业类学校的招生费用却很难控制,首先是招生学校太多,有本县的职中,有市上的职中和技校,有省上的各类民办学校,附近县也有很多职业中学来抢生源。
而且这些学生最终到哪里去读书了,是谁推荐的?招生费到底是优惠给了学生还是给了学校老师,或者就是来校招生的职中老师自己得了一部分,给了学校老师一部分,这些都是无法揭开的秘密。
没有人愿意说,只要说出来,就是买卖学生,这不仅丑化了教育、丑化了老师形象,也是政策不允许的。
但现状却是,大量职业学校花大钱买学生,去年杨一民帮徐曼丽跑了两个地方,先找到班主任,班主任问多少钱一个人,县职中好像是三百元一人,徐曼丽怕招不到生,完不成任务,所以直接说三百,这也就是说,徐曼丽的差旅费还得自己掏。
但没想到对方却笑了笑,说道:“平川县毕竟穷,学费不高,行,我看哪些学生愿意就给你们送来。”
徐曼丽信以为真,回到学校,其他老师说道她太天真了,市职中、市上几个技校都是六百到八百一个人,省城的民办学校,更是高达一仟元以上,县职中要想招生,只有老师自己跑。
杨一民当时借了一个摩托车,搭着徐曼丽跑了两个乡学校的近百个学生家庭,历时半个多月时间,后来老百姓都知道他们了。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看见他们就问:“你们是来招生的老师吧?”
杨一民很诧异,问:“你咋看出来的?”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