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屏幕中间,右上角【搜索】,好文一览无余!

定理之一:每个时代都会有不被发现的才学之士。

——佚名氏《论人才》

虽然文彦博的去职是在意料之中,而且文彦博和石越关系并不好,但是他的去职无疑给所有新党的反对者们兔死狐悲的伤_gan。连潘照临也不免要_gan叹朝廷中少了一个制衡王安石的重要力量。但也有高兴的人,权知开封府陈绎就是其中之一,少了文彦博,朝中就没有人会追究军器监案,而王韶的大捷又让报纸们把注意力全部转移了,真是难得的安心日子。于是便连小捕头田烈武也因为陈大人不再关心军器监案而变得轻松起来。

老是幻想着去西北建功立业的田烈武这几日天天都要在一家叫会仙楼的酒楼听报博士读报,以了解前线是不是又有了什么新的消息。当然,对家里老头子的解释是“也顺便知道一下我叔的情况”。

三份报纸中,《西京评论》文绉绉的,田烈武听不太懂,就连报博士解说的时候也不一定说得清楚,而《新义报》很多话明显是放屁——新法有那么好吗?田烈武shen_gan怀疑,当然他不敢说出来,只是心里不信罢了。不过他还是很爱听《新义报》,因为他和很多人的观点一样,《新义报》是朝廷办的,状元爷主笔!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汴京新闻》,《汴京新闻》什么_chicken_毛蒜皮的小事都有,而且还有“广告”,报博士有时是连着广告也一起读出来的,会仙楼旁边的“李家老字号”,就在《汴京新闻》上打了广告,连着那些伙计都非常神气,整日拿着报纸对客人夸耀:“我们这是报纸上登了的**”不过对于《汴京新闻》上的什么“以民为本,民为贵君为轻”之类的话,田烈武是想不太明白的:“我一个小捕头,怎么可能比赵官家要贵?这不是胡扯吗?”听了好久以后,田烈武才想“明白”:这是因为桑公子是个读书人,又是个大好人,他这是帮老百姓说话。

这日约了吕大顺和往常一样踏进会仙楼,田烈武忽然_gan觉不太对劲——会仙楼客人比平日多了许多,而且看打扮全是些读书人。田烈武暗暗纳闷,一边上楼一边向吕大顺问道:“大顺,怎生多出许多人来?”

吕大顺笑道:“瞧你糊涂的,省试就要开始了。各地贡生都来考试,连贡生带书童,得有多少人呀?再加上白水潭学院新年级开学,我们这边还好点,你去白水潭看看,那才是人山人海。”

田烈武拍了一下脑袋,恍然大悟。噔噔噔三步两步挤到楼上,找了个位置坐好,要了一盘豆角,一盘小炒獐子r,一壶老酒,和吕大顺一边对饮一边听报博士读报。这报博士读的报纸,却是《汴京新闻》,他先读了一段关于礼部试的报道——《汴京新闻》是三大报中最灵活的一份报纸,桑充国特意组织了人手去采访礼部官员,以前参加过科举的成功人士,介绍经验,提醒考生注意事项,专门做了个“省试专题”。相比之下《新义报》就死板得多,连三位状元主笔的优势都不会利用,让桑充国等人很不理解。那些考试的注意事项和经验,很受参加省试的贡生们欢迎,让《汴京新闻》的销量一路攀升。但是对于田烈武来说,却未免有点索然无味。

好不容易把这些东西全部读完,报博士清了清嗓子,捡出一段新闻,摇头晃脑的读道:“本报最新消息,白水潭学院第一届技艺大赛定于九月十日在新建体育场开幕,为期十五天**比赛项目分马术、剑术、格斗、j箭、蹴鞠、毽子**单人团体共三十六项,第一名可得金质奖牌与缗钱三十贯之奖励**以上云云。”

这段新闻立即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吕大顺喝了一口酒,高声问道:“报博士,这比赛是怎么个比法?报纸可有说及?”

报博士朝这边作了个揖,笑道:“这位官人,这个我也不知道。不过报纸上说欢迎参观**”

吕大顺不以为然地说道:“读书公子踢踢毽子,玩玩蹴鞠也就罢了,怎么会去比剑术、格斗呀?”他这句话立即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连不少读书人也在交头接耳,议论着白水潭搞的这个什么“技艺大赛”是不是有辱斯文。

却听酒楼西边有一个年轻人站了起来,朗声说道:“列位不曾读书么?孔圣人也会剑术的。大丈夫出则将,入则相,须当文武全才。国朝读书之人久不习剑术技击,桑山长的见识,在下很是佩_fu,届时在下一定要去看看的。”自然没有几个人知道这是石越的主意。

田烈武抬头打量此人,只见他二十二三岁,剑眉星目,脸色略显苍白,身材清瘦,身穿一袭白色棉布长袍,虽然显得很旧,却洗得干干净净,yao间系着一条黑色布带,扎了一个漂亮的结,yao带上ca着一_geng绿色的竹箫,虽然一看就知道不是富家子弟,但是整个人神采飞扬,顾盼生辉,气质清雅得紧。

这个年轻人见田烈武在打量他,便朝这边点头一笑,田烈武也不禁点头微笑致意。又听他说道:“白水潭学院乃是天下学院之宗,在下今科若不得中,还要投入白水潭学院读书呢。诸位存有此想者,亦不在少数吧?”

当下很多人轰然称是。除了一些老书生,指望着连试三科不中,朝廷恩赐同出身的之外,只怕十个有九个想到白水潭就近读书。

田烈武见这个书生气度不凡,心中顿生结交之意,但是自己终究只是一个小捕头,粗人一个,和读书人结交,未免有点高攀的_gan觉,当下心中迟疑,却见一个身穿白色丝袍的书童走到那个年轻人面前,行了一礼,问道:“这位公子,我家主人有请,不知可否赏光?”

那个年轻人怔了一下,问道:“不知贤主人是?”他见这个书童就能穿丝袍,其主人非富即贵,自己是个穷书生,父亲早死,由寡M_辛苦带大,自然不会是故交旧识。

书童微微一笑,用手指了一间雅座,笑道:“我家主人就在里面,公子见了便知。”

当时读书人入京考试,无不想结交名流以抬高声誉,大部分都是yu求一个引路人而不可得,有这种机会送上门来,这个年轻人便是清高,亦不能不心动。当下抱拳道:“如此有劳带路。”

田烈武自幼习武,听力胜过常人,这一番对答虽然远了一点,却听得清清楚楚,他目送着书童把那个书生带入东边的一间雅座,不禁好奇心起:那个书童的主人是谁?这么神秘。正在想着要怎么样去偷听一下,忽然吕大顺捅了他一下:“田头,你看**”

田烈武忙循声望去,原来竟是那日在小酒铺ca话的年轻人走了上来,今天他一袭白色丝袍,更见飘逸,跟在他身后的,还有四个黑袍儒_fu的人,两个年纪稍轻,二十四五岁,两个年轻略大,约三十四五岁。这一行五人走到东边,寻了一张桌子坐下。那个年轻人经过田烈武身边时,zhui角不易觉察的露出一丝微笑。

会仙楼东边的某个雅座之nei,一身便_fu的石越向侍剑引进来的年轻人抱拳说道:“适才见公子气度不凡,大为心折,故冒昧相邀,还望公子恕罪。在下石越,不敢请教公子尊姓大名。”

那个年轻人已然想到这里面的人物必定非富即贵,但是走了进来,还是吃了一惊。雅座nei一共七人,除去三个站立侍候,余下四人中,竟有三个佩着金鱼袋!另有一个布_yi,虽然神情憨怠,但是一双眸子亦可见其绝非凡品。这时石越自报名号,只有那个布_yi跟着站起,另外两个端坐不动,虽然都是常_fu,但是身份之尊贵由此可见。而以石越之身份,亦已是万千人所仰慕。石越石子明,桑充国桑长卿,是大宋年轻人眼中的双璧,尤其是石越,在年轻人眼中,完全与一串褒义词连在一起。现在这个传说中的人物如此平易的出现在自己面前,年轻人不由一阵激动,他暗暗shenxi了一口气,缓和一下紧张的情绪,这才长揖答道:“在下高邮举子秦观,草字少游,见过石大人。”

石越吃了一惊,“这人就是秦观?写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秦少游?”心中的历史记忆飞快的闪过脑海,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此时肯定还没有拜到苏轼门下,石越依稀记得他是元丰年间的进士,眼下才是熙宁五年,离元丰年间最少也有五六年时间,他这么年轻就考上举子了?历史上的秦观,给石越的印象,不过是一个词人*客,但是刚刚却明明听到他谈吐不凡**难道此人不是那个秦观?石越并不知道秦少游年轻时的喜好与抱负,心中不由浮上一丝疑惑,一面笑道:“原来是秦公子。请入座,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冯参政,这位是刘庠刘大人,这位是潘照临潘先生。”

原来这却是石越和冯京在此为刘庠接风洗尘,刘庠虽然被贬,但他对于当今皇帝有拥立之功,邓绾一倒台,石越和冯京就为他求情,终于让他改任权知郑州军州事。目下王安石如日中天,刘庠也不愿意声张,低T绕道回汴京一趟,见几个人就要赴郑州任上。

秦观连忙一一见礼,他知道冯京是大宋少有的几个三元及第的人物之一,又是参知政事,富弼的nv婿,朝中旧党硕果仅存的旗帜**也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对于考前能见到此人,秦观不由大_gan幸运。所谓三元,就是解元、省元、状元,三场考试,场场第一。

石越等他们答礼完毕,便请秦观坐了,问道:“秦公子一向做何学问?”

秦观见石越相问,忙敛容答道:“学生所习,无非六经,亦读《论语》、《孟子》,此外石大人《三代之治》、《论语正义》、《七书》亦略有涉猎。”虽然秦观年岁只比石越小几岁,但是当时坊间流传四句口号:“通达六经王介甫,天下文章苏子瞻,若谓二人皆不足,孔孟之后有子明。”这口号虽然对石越颇有抬高,但在大宋士人的心中,石越的地位尚在王安石与苏轼之上,却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样的“大人物”,秦观自然得执晚辈之礼。

石越点点头,笑道:“秦公子年岁尚轻,能尽通六经,亦很了不起。”

秦观苍白的脸上闪过一丝红晕,忙道:“绝不敢谓尽通六经,学生资质平庸,仅于《诗经》略有所得。”

刘庠x格刻薄,否则也不至于当年面辱邓绾,他见秦观拘谨,忍不住在旁边笑道:“那亦不错,唐人谓三十老明经,秦公子虽然二十多岁仅能通一经,却还不算太老。秦公子若考明经科,能通《诗经》,足矣。”

秦观听他取笑,不亢不卑的答道:“回刘大人,目下省试进士亦要考五经,不考诗赋,明经一科亦已取消,学生已无机会做老明经,不过学生生x愚钝,也比不得当年刘大人少进士的风采。”

刘庠虽然少有文名,八岁能诗,但中进士却比较晚,当年因为岳父遗奏补将作监主簿,入仕之后才参加进士考试,虽然终于进士及第,但的确不是少年得志之人。他取笑秦观二十三四岁才通一经,读书不够用功,差一点点就变成“老明经”了,秦观便以牙还牙,骂他中进士太晚。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秦观这里说他是“少进士”,是语带讥讽。

这等话在座的谁听不出来,冯京皱了皱眉,心里暗怪秦观轻佻石越虽然早知秦观必有书生狷介之x,但也有点担心刘庠生气潘照临似笑非笑的看着秦观和刘庠,摆明了看热闹。

不料刘庠却并不生气,嬉笑道:“秦公子伶牙俐齿,只怕自己未必不做少进士。”

秦观淡然一笑,道:“能不能中进士,那自有命数。学生今科不中,便当往白水潭读三年书,三年后卷土重来亦未可知。”他这时少年意气,自然说话间挥斥方遒,总觉世间一切事皆是容易。

冯京心里虽不以为然,但他既不喜欢秦观的x子,便自持身份,不去搭话。石越和刘庠却喜欢他这份少年锐气。刘庠笑道:“若能在白水潭学得三年,出来亦不失为一真书生,养好这份书生之气,将来便不能为能臣,也是个好御史。”

石越本来和刘庠并不是太熟,不过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他要为刘庠说好话,以博得旧党的好_gan,这时听他对秦观的鼓励,不由大起好_gan。

秦观也有几分_gan动,起身长揖一礼,朗声道:“多谢刘大人教诲,学生自当铭记。”

石越温言笑道:“汴京居住太贵,秦公子何不到白水潭附近去住,写点文章给几份报纸投稿,一可扬名,二有稿酬,或者在义学兼份教职,亦可养活自己,男儿大丈夫,不怕出身贫贱,就怕没有志向**”

他的话虽然琐碎了点,却是说得诚恳,秦观更加_gan动。他此番来京,的确盘缠不多,都是同窗接济,以石越今日之身份,和他说这些话,显见石越的关心。他却不知石越心中有意让他住在自己府上,但是早有消息石越是钦点的考官之一,他不得不避这个嫌——御史中丞蔡确蔡大人,正在虎视眈眈盯着他。

众人又说了些寒暖冷热,石越等人便开始谈古论今,刘庠颇知古今史事,和石越相谈甚欢,而潘照临之广博机敏,冯京之典训雅正,秦观之清新机智,碰在一起便是经常引起众人欢快的笑声,除了石越外,众人对秦观诗才敏捷,都非常的惊讶。

而就在这间雅座的屏风之外,白袍书生和四个黑袍儒生围成一桌,一齐举杯痛饮。

“允叔,你真的决意去高丽?”一个三十多岁年纪的黑袍人问道。

那个叫允叔的人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黑袍人,他微微笑道:“已经说好了,我们曹家本来就是商人,我对经书没什么兴趣,诗词歌赋更加不愿意读。在功名上多半是无望了,不如做个富家翁也罢。”

“总是可惜了,以你的聪明,今年虽然没有考上贡生,但三年后却肯定有希望的。”那个黑袍人遗憾的说道。

叫曹允叔的年轻人豪爽的笑道:“子云,你真是个痴人。你考了几科了?连试两科不中,今年再不中,你真指着朝廷赐你个同进士出身?当官当官,还不是为了钱财?我家在钱塘有商行,一船丝绸运到高丽,回国之后,利润有数万贯,你当官若不贪污,得多少年才挣得来?”

“我是痴人不假,可是海上风*巨大,又有海盗,你一介书生,利润虽巨,风险亦大,怎比得读书挣功名,可以光宗耀祖,报效国家。”那叫子云的中年人显见是和曹允叔极熟。

“就是A,就算真的无意功名,想做陶朱公,亦不必去远涉风*,开钱庄、办印书坊、织棉布,怎样不行?就是开家水泥坊,利润亦不在少数,何须自苦如此?”另一个黑袍年轻人也对曹允叔一定要去海外不以为然。

“仲麟兄,你也这么看吗?”曹允叔对那个黑袍年轻人笑道,又转头向另一个黑袍中年人问道:“子柔兄,你的意见呢?”

叫子柔的中年人笑道:“允叔既然决定了,我有什么好说的?我看你志向虽然不在功名,只怕也未必在高丽的数万贯利润。”

曹允叔拊掌笑道:“还是陈子柔知我。”

白袍书生见他如此,忍不住微笑道:“你曹友闻曹允叔的志向,谁又不知道呢?读了石九变的书,想看看大海之外的世界,做梦都在说这个,还以为是秘密呀。”

曹友闻笑道:“这有何不可?大丈夫当持三尺剑横行天下,埋首书丛,皓首穷经,我可不屑为。何况出海一次,利润数以万贯计,陶朱之富,不逊于公孙之封,我在白水潭格物院读了一年书,眼界顿开,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现在都无比清晰了。”

众人见他竟然说陶朱公比白_yi拜相的公孙弘还要好,不由好笑。叫仲麟的年轻人笑问:“既是如此,为何不和同窗一道去周游全国,堪测地形物产,却要出什么海?等到毕业再出海不好吗?”

曹友闻听他如此相问,不由指着他笑道:“仲麟,不想你也是痴人。我连功名都不在乎,我要白水潭一纸毕业证书何用?我_gan兴趣的,是石九变所说的大海之外的世界,大洲大洋,风物百态,而不是在神州大地上堪测地图物产。更何况利之所在,我是个大俗人,不能不动心。”

众人摇了摇头,陈子柔举杯说道:“允叔既然决定,我们多说无益,不过海上风高*险,兼有海盗为_N_,一切务必小心。今日在此饯行,明日就不去东门外相送了,免得效小儿nv模样,惹人笑话。”

曹友闻举杯答礼,笑道:“这样便好,大丈夫相交,贵在知心。我们几个情同手足,何必多言。诸位金榜题名之后,若得闲暇,再来钱塘会我便可。”

众人见他豪气干云,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那曹友闻本来脸色较黑,喝了一杯酒,竟是黑中泛红,只一双眼睛却更是炯炯有神,他放下酒樽,笑道:“子云、仲麟这科省试之后,必跃龙门,身价自不相同。子柔和纯父不知有何打算?”

那个陈子柔名陈良,子柔是他的表字,已是三十五六岁的中年人,几科不中,今年更是连贡生都没有考上,早就心灰意懒,绝望功名,因此对曹友闻想出海并不如另外两个人反对得厉害。此时见他相问,便笑道:“我虽然没有去白水潭读书,但是石秘阁的书也都读过,以前白首为功名,考不到一个进士出身,总不能心甘。不过我家耕读传家,若说我要去经商,非被赶出家门不可。”

众人听他这么说,相顾一笑,可想到这中间的苦涩,又有点笑不出来了。

陈良见众人为他尴尬,连忙转换话题,笑着对白_yi书生说道:“纯父,你的打算呢?我和允叔都算是功名无望,方存他念。你文章经学、诗词策论,皆是上上之选,若要博取功名,不说状元及第,取个进士出身,那是探囊取物。为何却一直不存此想?大丈夫取功名报效国家,毕竟这才是正道。”

白_yi书生微微一笑,轻轻唱道:“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这两句词虽是一首,却并非连在一起的,他此时故意连在一起唱,T子便显得有几分怪异,引得众人哈哈大笑。柳永的这曲《鹤冲天》,北宋的读书人无有不知,特别落榜书生,更喜欢到勾栏听这曲子,解闷自嘲。白_yi书生志向高远,这是四人所shen知的,此时用这曲子来回答,不过是书生伎俩罢了。

那个叫仲麟的年青书生笑道:“司马梦求,就你有这么多古怪。黄金榜你不屑一顾,哪有什么龙头望可言?若真要唱这首曲子,我们几个都是不够格的,张淳、李旭辈才真要唱这曲子呢。”

张淳、李旭是宣德门前叩阙的风云人物,这些人自然是知道的。司马梦求听他说到这两人,便笑道:“张淳现在变换姓名,在西湖边上教书,我刚从钱塘游历过来,还去看过他们的西湖学院,一切皆是仿效白水潭学院,不过规模尤大,显见其志不在小。你说他偶失龙头望,可他也不见得要去依红偎翠呢,假以时日,不失为江南桑充国,比你考一个进士,放一个从七品主簿,要强得多。”

曹友闻听他说起张淳,连忙竖起手指,摇了摇,放低声音说道:“纯父,别在这里说,让人听见,害人不浅。”他和张淳有同学之谊,自然存了维护之意。

司马梦求笑道:“允叔倒是稳重人,不过他们在杭州,被人认出,也并不掩饰。要不我从何得知?”

叫子云的中年人忍不住ca话道:“在京师还是小心一点好,朝局波云诡谲,纯父应当知道吧?惹上中间的事情,总是不妙。”

司马梦求见众人如此紧张,便点了点头,笑道:“以后小心便是。”

陈良却忍不住_gan叹:“真是人各有命,张淳文章学问,气节*守,皆是上上之选,不料有此大变。不过说来却也不是大不幸,朝局风高*险,便是我们这些布_yi也_gan觉得到,石秘阁却硬是把白水潭的学生全给护住了,李旭在国子监读书,出身官宦,本是前途无量,结果反不如白水潭的学生。”

这五人里面,只有曹友闻是白水潭学院出身的,听到这些_gan叹,不由有几分得意,当下取笑道:“纯父一向在外游历,自然不必说,你陈子柔我当年可是极力邀你一起去白水潭的,你当时却说什么在哪里读书不是读,在家里读书就可,不必去学院。子云兄当时有大孝在身,也不必说,可你范翔范仲麟却未免好笑了一点,自己是陈桥人,却要跑到嵩阳书院去读书。现在羡慕来不及了。”

范翔笑道:“我可没有什么后悔的,白水潭是不错,要不然我们嵩阳书院也不会全力学白水潭,可是哪里没有英才?若是学问要在学院读书才好,我看我们几人中间,倒数你曹允叔学问最坏,司马纯父没进过学院,公认他学问最好。子柔兄只是说石秘阁对学生好,偏你就能得意成这样?”

四人见他说得曹友闻黑脸再次转红,不由一起哈哈大笑。他们在此闲聊,自以为没有人注意,却不知道这番对话全部落到了田烈武的耳中。田烈武对白袍书生司马梦求是十二分的留意,在秦观被石越请进雅座后,他就竖起了耳朵听司马梦求等人对话。幸好他不是告密小人,否则石越和西湖学院,难免麻烦缠身。

田烈武暗暗揣测着司马梦求的身份,那日在酒铺,他一语惊醒梦中人,田烈武一直以为这个公子哥肯定和军器监案关系密切,不料这时听他们对答,这个司马梦求倒像是个游历天下的读书人,回汴京城还没有多久,而且听他们说的,似乎身上连个功名都没有,如何就能一口说出军器监案的关键?田烈武是习武之人,更是一眼就看出这个司马梦求步伐稳健,眸子j溢,这个人才是真正的“文武全才”,对于这样的人,他更不敢掉以轻心。

忽然,外面一声炸雷,淅淅沥沥地下起大雨来,把陷入沉思的田烈武给吓了一跳。吕大顺一向知道自己这个“田头”,为人虽然极好,办事也算j干,但就是喜欢胡思乱想,因此见惯不怪,一边喝酒吃菜一边吃报博士读报,一个人把酒菜吃了个七八分。这时田烈武突然被炸雷惊得回过神,吕大顺未免有点不好意思,连忙笑着搭讪:“田头,这真是下雨天留客天,想走也走不了。”

田烈武却没有去注意这些,看了下外面突然黑下来的天空,雨是越下越大,再看看司马梦求那桌人,还在谈些什么,似乎_geng本没有在乎外面的大雨。一时觉得自己有点好笑,军器监的案子连陈大人都不想破,关自己什么事呀?却一直*着这些空心。

还在胡思乱想之际,忽又听到有人带着几分醉意呼道:“好雨,好雨,实是一扫心中*翳之雨!”

他这般大呼小叫,未免让全楼人都为之侧目。田烈武循声望去,却是坐在西头角落的一个人发出来的,此人穿着灰色长袍,因为是脸朝窗外背对着自己,所以看不清长相。不过显是一个人独斟,一个简单的包裹放在桌子上,包裹上还放着一把长剑。田烈武在开封做捕头,各地乡音都听过一二,一听口音就是知道是福建人。

众人看了他一眼,听他酸不溜湫的叫唤着,就知道是个不得意之人,这样的人开封街头甚多,虽然开封府算是人情高谊,不比千年后大家只爱自扫门前雪,老百姓都乐于助人,但是像他这样的,愿意管的也不多。何况酒楼之上,多是行人旅客,大家看了他一眼,便继续喝自己的酒,吃自己的饭。

田烈武却是天生的好奇心,忍不住要多看他几眼,只听此人忽然举杯高声吟道:“迎朔风而爰迈兮,雨微微而逮行,悼朝阳之隐曜兮,怨北辰之潜j,车结辙以盘桓兮,马踯躅以悲鸣,攀扶桑而仰观兮,假九日於天皇,瞻沉云之泱漭兮,哀吾愿之不将**”声音甚是悲怆,让人闻之动容。

田烈武不知为何,下意识的看了司马梦求一眼,果然司马梦求站起身,走到那个灰_yi人面前,抱拳道:“这位兄台请了。”

那人头也不回,抑头喝了一杯酒,冷冷地说道:“有何指教。”

司马梦求走南闯北多年,见他如此,也不生气,反而微微笑道:“指教不敢,方才听兄台吟曹子建之《愁霖赋》,似有伤_gan之意,在下多事,来请兄台一起喝一杯,所谓四海之nei皆兄弟,多个朋友,离愁寂寥之意或许就会冲淡许多。”

按理说他这般折节下交,别人纵使不领情,也不能恶言相向。可那人竟然冷笑道:“无事献殷勤,非*即盗。在下便有不妥,亦不劳足下相问。”

司马梦求不由一怔,这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的人,他也真是无话可说。不过他也无意挑起纠纷,当下板着脸抱拳道:“如此多有得罪,是在下多事了。”说完便走了回去,和曹友闻等人说起,众人都觉得此人不可理喻。便连田烈武也觉得那人毛病不小。

差不多就在此时,石越等人从雅座走了出来。石越、冯京、刘庠各自披了披风,把yao间的金鱼袋给遮住了,别人自是不知道他们身份。可是曹友闻却是认得石越的,见到石越,习惯x的站了起来,行弟子礼,把石越给吓了一跳。幸好曹友闻还算机敏,没把“石山长”三个字给喊出来,否则石越等人难免要被当成珍稀动物给围观。

石越在白水潭学生成千上万,他哪能一一认识,当下朝曹友闻微微点头答礼,目光在几个人身上转了一圈,落在司马梦求身上,忍不住夸了一句:“真是气度不凡。”他身份日尊,说起话来不自觉的就有点居高临下的气度。

司马梦求目送着石越等人离去,zhui角亦微露笑意——这是他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察石越。

熙宁五年九月十日的汴京,晴空万里无云。

白水潭学院第一届技艺大赛,xi引了无数在京学子的目光。体育馆是一座当时的人们从未见过的环形露天建筑,完全免费对外开放。

开幕式虽然简单,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亦是东京城的一大盛事,权知开封府陈绎、直秘阁石越、白水潭山长桑充国分致简短开幕词——石越和桑充国的配He,相当的默契,几乎看不出二人之间有什么裂痕可言。然后便是从乐坊请来的五百乐人上演大型剑舞,五百支宝剑在太阳的照耀下发出夺目的光芒,整齐的舞蹈,激昂的节奏,那种宽宏的气势让在场的学子们回味良久。最后便是公布比赛项目与赛手名单,小型项目,白水潭学院的学生们按年级与系为单位组队排列比赛轮次大型项目则是自由组队,比如在汴京很流行的蹴鞠,总共就只有四支队伍参赛,全部是自由组He的。

第一天的比赛项目主要是一些单人比赛的预赛。田烈武一大早被吕大顺拖过来看热闹,倒也觉得不虚此行,须知从他住的地方走到白水潭要走半个时辰。吕大顺是个喜欢看热闹的,一个人跑去看马术、剑术了,田烈武的兴趣却在j箭与枪法之上,这时便一个人寻到j箭比赛的场地。

j箭比赛分弓手与弩手两组,有宋一代,弓弩手都是宋军的主力兵种,也是宋军对抗骑兵的主要依靠。而j技亦是六艺之一,古代贵族生子,要朝天地四方各j一箭,以示男儿之雄心,到了宋代,这种风俗早不流传,但是读书人中能挽弓者虽然比率上不多,但是绝对人数上并不少。所以在白水潭学院第一届技艺大赛中,参加j箭比赛的人相对要多得多。

田烈武走到j箭场边时,已是第二小组十人的比赛了,十个箭靶皆在五十步开外,古制一步约He现在一点三米弱,算起来就有六十多米的j程。j手们手中的弓,是典型的中国双曲反弯复He弓。这时十个j手站自己的位置上,左手持弓,搭上箭,用右手带着指环的拇指拉开弓弦,食指和中指压住拇指,瞄准自己的靶心。

田烈武自己很喜欢j箭,他一向认为j箭之要,在于心念专一,身形和步法,反在其次。这时看这些学生,有些臂力甚大,弓都挽满,手指拉弓处与弓弦形成一个锐角有些拉开不过一半,便是j到靶心,只怕亦不过是强弩之末。至于能够心念专一者,他却是一个也没有看见,当时不由轻轻摇了摇头。只见裁判令旗一挥,大喝一声“j”,有七支箭离弦而去,直接钉在靶上——顿时整个j箭场鸦雀无声!田烈武更是张大了zhuiHe不拢来——因为十个人的比赛,只有七支箭j了出去,还有三张弓,竟然给拉崩了,一个j手被弓打在脸上,鲜血直流!如此戏剧x的变故,让一次主持这样比赛的裁判都目瞪口呆,不知道如何处理。

一个穿着丝袍的年轻人从田烈武身后快步走了过去,捡起地下残弓看了半晌,上面分明刻着一行隶书“军器监弓弩院督造”,他默然半晌,长叹一口气,对裁判说道:“计算前面七人的成绩,这三人换弓重新比试,第一名jin_ru复赛即可。”本来每组只许第一名jin_ru,这一组因为这次偶然的变故,不得不让两个人jin_ru复赛。

田烈武听到那个裁判用尊敬的语T对那个年轻人说道:“是,石山长。”这才知道眼前这个人,竟然是名动天下的石越石子明。他不由多看了石越一眼,正巧石越抬起头,目光交集,唬得田烈武连忙低头。

不料石越已走到他身边,微笑问道:“这位兄台请了。”

田烈武没想到石越会和自己打招呼,不由吃了一惊,好在他是经常见官的,忙作了一揖,说道:“见过石大人。”

石越点头答了一礼,笑道:“不用拘礼。刚才我见你在摇头,你可是能从他们挽弓中看出来这些弓要坏了吗?”

田烈武这才知道石越来了好久,此时见他误会,脸色微红,答道:“回石大人话,小的方才摇头,是觉得这些官人j箭不得其要,并非能看出这些弓是坏的。”

“原来如此。”石越对于j箭是超级外行,此时碰上行家,不由饶有兴趣的问道:“却要请教,不知他们j箭如何不得要领?”

田烈武见石越如此平易,不由胆子更大了几分,朗声道:“j术之要,不在身形与手法,而在心念要专一,我见这些官人虽然姿势正确,但是总是嫌不够投入,所以觉得其箭法称不上很高的境界。”

石越听他说得有点道理,不由好奇地问道:“你的箭术如何?”

田烈武朗声答道:“小的自幼好武,能挽一石五斗之弓,五十步之nei,百发百中。”石越吃了一惊,宋代弓弩每石的斗力约九十二宋斤半,约相当于现代的一百一十七斤,一石五斗便是约一百七十六斤,称得上是臂力惊人了,后世岳飞、韩世忠是名将,能挽三百斤不奇怪,可眼前这个人,绝不是什么着名人物,在自己面前自称“小人”,更显见地位卑微。他到宋代已近三年,传说中的武林高手,他还真是一个都没有看到过,段子介会武功,但是好是坏石越并不清楚。那些御前带器械侍卫的功夫,石越也没有亲眼见识过,不知端详。这时听田烈武自称能拉一石五斗之弓,自然而然便起了好奇之心。笑道:“马上两组比试完毕,会有一段空暇时间,可否试j给我看看?”

田烈武并不傻,象石越这样的高官,便是知开封府陈绎,也要给几分面子。那是平素他想巴结都巴结不来的,虽然他心里并没有想过要刻意巴结权贵,但是机会到了面前,凡俗之人,哪能不动心?当下连忙点头答应。

一炷香的功夫,接下来两组j手便比试完了,这些人眼见前车之鉴,一个个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被这些“劣弓”给伤了,拉起弓也不敢尽全力。惹得一些懂行的人大皱眉头,潘照临走到石越旁边,更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待裁判宣布了获胜的名单,石越叫过裁判,打了声招呼,便让田烈武上去挑弓箭。旁边围观的人等听说有人要在石秘阁面前表演箭术,无不好奇,还有几个好胜的,一时技庠,便向裁判说了,要求和田烈武一起比试。连侍剑都忍不住小孩心x,对石越说道:“公子,让我也去试试吧?”

石越教过侍剑写字读书,也教他骑过马,潘照临有时候闲着无聊,也会教他下棋、丹青之类,倒从来没有见他j过箭,因此不由有点奇怪:“你会j箭?”

侍剑望了潘照临一眼,点点头。石越见他这样子,知道也是潘照临所教,不免好笑,说道:“那你去吧。”侍剑和他虽然不是形影不离,但是大部分时候都是呆在自己身边的,便是会箭术,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石越知道他小孩子心x,自然也不会阻拦。说起来同是少年,侍剑跟在石越身边,表面上看来稳重细致,实际上nei心却是好玩好动,好奇心特别强而唐康却正好相反,表面上看来活泼大方,也经常和朋友出去游玩,谈吐风趣,可是nei心却是相当的持重稳健,心思缜密,和一般的少年_geng本不一样。

侍剑见石越答允,便上面挑了一张弓,他臂力不够,只能挽到一半,可是准头却好,扣箭j出,直中红心。众人见他小小年轻,有这样的准头,不由喝了一声彩。石越也微露赞赏之意。

田烈武等人见侍剑j出,练武之人,哪能自甘寂寞,所谓“武无第二”,争强好胜之心,对于武人来说,概莫能免。田烈武从剑筒中抽出一支箭来,搭在弓上,“嗖”的一箭j出,正中红心,入木三寸,把箭靶打得直晃。他有意卖弄,连珠价的抽出来三支箭,也不间歇,连续发出,箭箭皆在靶心,顿时彩声一片。

另外几个人都是上京参加省试的士子,平时自负文武全才,因此有意想在名闻天下的石子明面前卖弄卖弄,不想碰上田烈武这样的神j手,虽然他们敢上来,自然五十步nei能命中红心,但是如田烈武那样连珠发箭,却是功力不够。而仅仅是j中红心,又有什么好自夸的,连那个小书僮也能j中红心呢。

石越见他们垂头丧气,不由一笑。他自然明白这些士子在想什么,当下温言勉慰几句,方对田烈武说道:“真是神j手。不敢请教尊姓大名?”

田烈武心里颇是得意,见石越问询,却也不敢失了礼数,躬身答道:“回石大人话,小的叫田烈武,是开封府的捕头。”

石越笑道:“原来是陈大人的人,这就好办了。我想请你来替我教两个孩子箭术,不知田捕头意下如何?”

“这**”田烈武不由有点迟疑,虽然是难得的好机会,但是他最想的,还是有机会去前线杀敌,并非做高官的护宅教头。

石越见他迟疑,以为他担心的是开封府的差事,便笑道:“开封府的捕头你继续做,陈大人那里我会打招呼,每日抽空过来教教孩子就是,他们也不能全天跟着你学箭。每个月我给你三贯钱补贴家用,成不?”

每月三贯钱绝不算少,最要紧的是巴结上石越,前途自然大不相同。便是没钱,田烈武也会做,当下再不迟疑,立即答应。

离开j箭场后,潘照临忽然低声问道:“公子,圣上旨意下来了吗?”

“还没有,不过基本上已经定了。常秩、吕惠卿都是考官,主考官皇上钦点冯京、陈绎。”石越淡淡的回答道。

“两个主考官不成匹配吧,陈绎无论哪方面都不足以和冯京相抗。”潘照临皱眉揣摸赵顼如此任命人事的用意。

石越笑道:“潜光兄,你不用多想。皇上变法之心,一直没有动摇过。因此开科取士,无非还是要为新法简拨官吏,但是皇上英明得很,绝不可能让王安石一人专权,我和冯京caJin_qu,为的就是此事。别的十多个考官,可全是新党干吏。”

“不知白水潭能中多少?”潘照临对此十分关心。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白水潭学院出去的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自豪_gan,他们_geng本不需要刻意拉帮结派,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白水潭系。作为学院创始人的石越,jin_ru仕途的弟子越多,自然越有利。

“这就难说了。长卿前一阵子做过统计,白水潭学院取得贡生资格,能参加礼部试的,有一千一百多人。另外皇上恩旨,礼部在白水潭组织考试,院试前五十名可以参加礼部试,称为院贡生,加起来一共有一千二百人左右。至于有多少能中,谁也不知道。”赵顼算是很给石越面子,但为了以示公允,天下书院都因此得益,嵩阳、横渠、应天等规模在三百人以上的书院,皆恩赐五名院贡生名额,由各路学官组织考试。这项措施极大的促进了各地私办学院的发展——其实这也很接近王安石的理想,王安石一直希望所有参加州郡试的学生,都必须在州郡学校入学三年才有资格,但是每每遭到朝野的严重反对。反倒是这种恩赐院贡名额的做法,后来逐渐发展,在二十多年后,终于变成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省试考生,皆出自各大学院的毕业生,不过那个时候,无论是王安石还是赵顼,都已作古。

“今年省试取中名额是三百以上,六百以下,可全国参加考试的士子高达一万多人,考上的一跃龙门,自然身价百倍,但是没有考上的却永远是大多数。这些人取得贡生的资格后,还要坐食朝廷的仓禀,总有一天,国家要不堪重负的。”潘照临忍不住_gan叹道。

“国家看重读书人,结果只能如此。让他们去从事所谓的贱役,他们也不会愿意,强迫为之,到时候真能天下大乱。白水潭明年的毕业生就有几千人,除去中进士的,jin_ru兵器研究院的,继续读初等研究院的,被各个学院聘去当老师的,进报社、印书社的,长卿和程颢先生进行了估算,还有一百多人没什么着落可言。第一年的学生人数不多,还好办。第二届学生毕业,问题就会更明显。”石越面对这个古代的人才闲置问题,伤透了脑筋。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注册&登录后再继续登录后解锁更多内容!

新宋Ⅰ·十字》小说在线阅读_第10章__天下才俊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文坊阁只为作者by阿越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新宋Ⅰ·十字第10章__天下才俊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