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闲猛然色变。
来人?
什么意思,真要砍他的头?
不应该A,他答题的时候已经很小心了,绝对不可能提到任何有关皇室的字眼,干嘛要砍他的头?
同时李闲也明白过来,之所以皇帝让人胆寒不是因为他如何神武,而是因为只要他想砍你的头,就真的能砍你的头。
“赐御前十步。”
皇帝面无表情的开口,让李闲提到嗓子眼的心又落了回去。
守卫在皇帝和考生之间的禁卫闻言让开身位,允许李闲通过。
众考生皆羡慕地看着他,御前十步阿,这是多大的殊荣!
李闲一步一步的走了过去,十步这个距离已经足够看清皇帝面上的皱纹,明黄色的龙袍愈发晃眼,也更能_gan受到这个中年男人身上的威严之气。
“这卷子,朕看过了。”皇帝扬了扬手上的卷子,淡淡道:“现在朕想听你仔细说说。”
这就是临时抽查,考验考生的反应能力了,在过去的殿试之中也有这种事发生,而且这些被皇帝点名回答的考生,往往都在一甲之列。
李闲闻言,回想了一下自己在卷子上写的nei容,随后道:“回陛下,天降旱灾受损最大的是农民,最头疼的是也是农民,因此学生列举的几种解决办法都是从农田出发,如今正值冬季,后雪复蔺之,则立春保泽,冻虫死,来年宜稼,确保田壤足水,是赈灾第一大要事。”
李闲答题的角度与其它考生不同,大多数人答的都是该用什么方式,又从什么角度去抚恤地方灾民,唯独只有他考虑的是该怎么挽回农作物的损失,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如何确保明年的耕种。
这也是皇帝看中这份卷子的原因,他淡淡道:“你所写的区田法,是谁教你的?”
李闲道:“学生的故乡也曾有过旱灾,这个办法是一位老人实践所获,学生想到也许同样可以用在北方,便写了上去。”
皇帝闻言微微皱眉,露出思忖之色,低声问身旁老太监道:“安平,有过旱灾?”
老太监一愕,安平所在的江南向来雨水充沛,而且若是安平旱灾,京城很可能也会受影响,在他印象里,这种事起码有二三十年没发生过了
他毕竟只是个太监,不是户部的官员,再往前的也记不清楚,便道:“至少近二十年肯定是没有的。”
眼前的李闲年不过二十,最少在他记事的这二十年肯定没有旱灾。
皇帝轻轻点头,倒是没有钻牛角尖,复问道:“朕百思不解,除旱与你所说的“植树造林”有何干系?因旱无水,无水如何生木?”
李闲答道:“学生查过近百年来记载过北方地貌的书籍,发现北地的荒漠化日渐严重,天地相连,旱起有因,土壤沙漠化导致蓄不住水,蒸发的水汽不足以形成雨云,因此导致天不降雨,而植树造林是抗风沙化的最基本”
这种前世课本上说过无数遍的知识点李闲自然是信手拈来,可他说的痛快,皇帝听的却不轻松。
皇帝发现从“旱起有因”开始,李闲之后所说的话他是越来越听不懂,越听越迷糊,各种闻所未闻的词语从李闲zhui里蹦出来十分自然,却是他从来都没听过的。
以至于他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怀疑,李闲这份卷子到底是不是随口胡诌的。
虽然听不懂,但皇帝毕竟是皇帝,他不能在这些考生面前显的很无知,还得边听边点头,装作听得懂的样子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