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屏幕中间,右上角【搜索】,好文一览无余!

我忍不住心里的好奇,忙追问道,“那这个山洞是怎么来的?莫非是一千年前时候修建的?”

燕南天点点头,“没错,这里不过是后人仿照商朝祭礼修建而成,而且修建的人,你肯定听说过。当时外族侵入中原,烧杀掳掠。借助北龙脉之力,毁掉中龙脉,夺取汉人国运。此人以一己之力,带领汉人抵抗,与此同时,他寻出太岁,仿商代古礼,以太岁镇国运,以真龙脉兴南龙。是以在此处修建这祭礼之所,试图挽大厦于将倾,惜乎最终还是功亏一篑,没能等到太岁彻底转化成功**”

我傻眼了,他说的是**文天祥?

想起文天祥,我脑海中涌出的,首先便是文山一脉,当初听张坎文说起文山一脉的传承时,我还觉得其中多半有牵强附会的地方,毕竟给自己找个名人老祖宗是世俗通病,但如果燕南天说的是真的,那文天祥还真是个风水大师,晚期又时常在广东地区活动,留下一脉传承倒也说得过去。

只是这以太岁镇国运,以商代古礼振兴龙脉之举,未免有些太匪夷所思了,让人闻之便觉心驰神往。在那个汉室倾颓的时代,以一人之力,硬要逆势而行,用古祀之礼。寻来太岁,振兴一整条龙脉,着实不可思议。

天下龙脉,起自昆仑,入中国有三条,北龙沿黄河而下,经青海甘肃,入蒙古北京,再出东三省,至朝鲜,余势入日本岛而没。中龙则沿长江与黄河源头而下,入川出陕,经河南安徽,最后到山东境nei,至中岳余势方竭,汇入渤海湾中。南龙则沿云贵而下。过两广,沿东南沿海,过福建浙江,入江苏境nei而隐。

龙脉之说,小则定墓茔,大则安国邦,历史上王朝兴衰,皇权更迭,莫不与龙脉相关。亘古以来,华夏大地便由中龙独领鳌头,文明自河洛起,王权皆看西安洛阳两地,这两处在中龙节点之上,那是华夏文明最兴盛的时代。随着时势推移,万物皆有兴衰,中龙渐没,北龙兴盛,此消彼长之下,到了宋末,隔天换地的时刻终于来临,辽金交替而起,耶律完颜两个氏族各领风*,最后在蒙古铁蹄下,整个亚欧大陆尽皆沦陷。

汉族这个造物宠儿,钟灵世间毓秀数千年,终于在这一刻,结束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统治。自此之后,虽有布_yi自淮右起,借南龙之势重夺王权,但斗转星移,北龙之势难遏,三百年后终是卷土再来,与之相比更难言的是,西龙历数千年积累,在中原陷入战火之时,龙气井喷而出,大航海时代开启,足迹逐渐遍布世界,统治也随之而来。接下来中原大地的王权纷争于天下大势已无甚瓜葛,权力中心西移,新时代终究到来。

再说千年之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文相独立支撑,军政无力的情况下,最后只能试图改天换地,以龙脉定鼎之归属,那个时代发生过什么事情,此时以无从查证。但简单推敲,却也看的明白。南宋临安城乃是今日杭州,处于南龙尾端的节点上,溯本追源,若要兴南龙,须找龙兴之地,两广便是其中关键,具体方位以我此时修为并不能看出,但从文相的作为上来看。毫无疑问,南龙兴盛之地便在shen圳,是以才有这一处太岁埋尸、真龙将显之地。

或许是苍天之力终究不可惘逆,文相最终失败的理由已不可考,但身为汉人,追忆之下,这个试图挽救汉人族运,拯救华夏国运的风水大师,足以称之为汉人脊梁。后人思之,谁人不热泪翻涌?

崖山之日,银州湖上,崖门之侧,陆秀夫负宋帝沉海,二十万汉民无力抗争,抱着最后的信仰跳海赴国难。宋末三杰中,独文天祥被俘于蒙古人战船上。目睹这一幕,却未同赴幽冥,而是苟活下来,北上燕京三年,其中艰辛何足为外人道,此时想来,当时他应该还抱着一线希望,等待太岁化龙之时到来吧。

可惜。历史终究只留下一声长叹。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注册&登录后再继续登录后解锁更多内容!

误喝了坟前冥酒,结果和一鬼妹纸拜天地了……》小说在线阅读_第37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文坊阁只为作者by树下有人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误喝了坟前冥酒,结果和一鬼妹纸拜天地了……第37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